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ID:24001017

大小:4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1页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2页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将67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阿糖腺苷抗病毒,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5-10mg/kg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5天;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5天,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1.3疗效

2、评定用药后以体温下降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评估疗效。显效:3天内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皮疹明显减少,一般情况好转;有效:5天内体温下降或恢复正常,皮疹明显减少,一般情况好转;无效:治疗5天以上体温仍不降,皮疹无减少或增多并有并发症出现。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两组治疗效果见表1,组间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疗效比较  2.2不良反应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3讨论单磷酸阿糖

3、腺苷为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单磷酸阿糖腺苷进入细胞后,经过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和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抗病毒活性主要由阿糖腺苷三磷酸所引起,Ara-ATP与脱氧腺苷三磷酸竞争地结合到病毒DNAP上,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及病毒DNA的合成,同时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还能抑制病毒DNA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的活性,使Ara-A渗入到病毒的DNA中并连接在DNA链3′-OH位置的末端,抑制了病毒DNA的继续合成[3]。其

4、具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传播

5、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近二年来单磷酸阿糖腺苷在儿童的抗病毒使用中日益增多。本组病例临床观察显示,应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应用利巴韦林比较,在体温下降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上有明显缩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单磷酸阿糖腺苷的应用,可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上推荐使

6、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