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初探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初探

ID:24556425

大小:56.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初探_第1页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初探_第2页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初探史建平湖南省永兴县马田镇马田小学423306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求各科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创新精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然而,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为了实现认知性目标,进行的仍然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整堂课上,教师从头讲到尾,滔滔不绝,唾沫横飞,而学生呢,从头听到尾,昏昏欲睡,味同嚼蜡。这种不联系实际生活与社会实践,更不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的教学,很难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知道,儿童的世界,是要放手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世界。他们自己所探索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所发现的

2、世界,才是真世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没有用心学,老师讲N遍都是徒劳,这也是很多老师抱怨“我都讲了几遍了,怎么还不会”的原因所在。通过多年对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尝试与探讨,我构建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情境导入一一引学新知一一应用实践一一课堂小结。一、情境导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氛围和生活场景。要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喜欢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

3、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进行情境创设,一般分为故事导入、实验导入等多种形式。情境导入是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一般以1一3分钟为宜,不宜超过5分钟。1.故事导入如釆松果:大森林里住着松鼠妈妈和它可爱的松鼠宝宝,妈妈每天带着宝宝去采松果。今天,松鼠妈妈为了检验宝宝的生存本领,开始了一场精彩的采松果比赛,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图略)①认真观察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②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哪些问题?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不知不觉中走入数学殿

4、堂,产生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愿望。1.实验导入如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播放动画一一乌鸦喝水。乌鸦为什么能喝着水呢?为什么要放若干块石子?教师演示实验:两个同样的烧杯中相同高度的水面放入人小相同的两块石头,观察,说明了什么?取出石头后,再放入大小不相同的两块石头,观察,说明了什么?只有石头在水里才有这种现象吗?你还想到了什么?二、引学新知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元素,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探究新知,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形成的过程,也使数学的工具价值、过程价值得以体现和弘扬的

5、过程。教师要处理好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学生认知准备及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注意把握教学节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学习活动的展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如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抓住中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通过交流、讨论、质疑、辨析,最后达成共识,完成教学目标。三、应用实践引导学生对己经理解、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实践,使苏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吋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四、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时,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学生对

6、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小结的功能包括:系统整理,形成结构;突出重点,强化注意;深化知识,提高素养;启发思考,引导探究。小结的方式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因素适当进行选择。比较式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推导的?(用两种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与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共性?解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式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求平均数的哪些知识?你还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当然,上述“导学式”教学法的模式不是僵化、孤立的,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S

7、标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的特色,灵活地选择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才能,以寻求最好的组合方式,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