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ID:24656034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_第1页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_第2页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_第3页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宄摘要:目的研究对抢救中的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诊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7.30%,对照组为86.49%o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全程护理;危重患者;急诊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的第一线,是医院急、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单位。整个医院里重症

2、患者最集中、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就是急诊科,危、急、重是急诊科患者的病情特点[1]。在救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疏忽极可能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伤害,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患者和家属的疾病认知度较低,当治疗效果达不到其期望时,极可能引起医患矛盾。据相关报道称,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生理机能,不利于病情的痊愈,由于急诊科患者在心理和疾病上都承受着较大压力,而传统的护理措施并未过多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因此转变传统的护理观念和更新传统的护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研宄了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3、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急诊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中有儿童16例,妇女21例;年龄为4〜55岁,平均年龄为(29.12±3.10)岁;其中,儿童高热抽搐10例,儿童意外烫伤6例,女性宫外孕破裂6例,女性羊水栓塞4例,女性胎儿宫内窘迫11例。对照组中有儿童15例,妇女22例;年龄3〜55岁,平均年龄为(29.45±3.13)岁;其中,儿童高热抽搐11例,儿童意外烫伤5例,女性宫外孕破裂5例,女性羊水栓塞4例,女性胎儿宫内窘迫12例。对两组患者的基

4、本资料进行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严格根据急诊救治规章制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如患者入院后先观察其生命体征,对病情进行初步判断,然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救治工作。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包括:1.2.1院前急救护理急诊科随时做好急救准备,接到120急救电话后赶往患者所处地点,快速掌握患者的病情,对其实施紧急情况的救治后及时送回医院。120指挥系统随时跟进救护车动态,将患者的病情报道回医院,医院做好接诊准备工作。1.2.2分诊及接诊的护理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者进行分诊和接诊工

5、作,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并为其安排抢救床位,将抢救所需仪器和药物等准备齐全。通知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救治,评估患者的病情,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1.2.3急救过程的护理按照相关抢救流程和标准对患者进行抢救,护士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通知相关科室做好辅助治疗准备,保持呼吸通道和静脉通道的通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对抢救事项进行记录。1.2.4全程陪同护理护士携带心电监护仪、呼吸囊等急救设备全程陪同医生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在救治过程中随时根据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果断进行抢救工作,并对其家属讲解病情和预后情况。

6、将患者移送门诊时,做好相关科室和护理人员的交接工作。1.3观察指标对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观察,如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基本无生命危险即为抢救成功。1.4统计学处理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土S)表示,采用t其进行检验,采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