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ID:24699241

大小:7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_第1页
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_第2页
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邹丽敏(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丹阳2123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英简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英简APTT)检查结果所造成的影响。方法: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查的180例患者,利用计算机将全部患者入院编码打乱随机抽取进行平均分组,实验A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8: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2.7ml)作为对照A组;实验B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标本与抗凝剂比例为7:1,并采集合格血量标本作为对照B组

2、。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P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APT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B组患者的PT、APTT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血量不足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显著影响。【关键词】标本血量不足;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113-01临床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筛查血栓、止血的重要手段[1]

3、,是手术治疗前筛查患者凝血系统疾病、调整抗凝剂用量、观察血栓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关键指标。血凝检测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血液标本的剂量、运送、离心速度以及检测时间等,采集的血液标本不合格是导致检测结果出现错误、误差的重要因素。现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查的180例患者,进一步观察标本血量不足对PT、APTT的影响情况,研究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凝血检查的180例患者,包括84例女性患者,96例男性患者。年龄范围12〜62岁,平均年龄(43.07

4、±6.25)岁。利用计算机抽签法进行分组,A组与B组各有90例患者。实验A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与抗凝剂比例为8:1;在采集合格血量标本(2.7ml)与抗凝剂正常比例作为对照A组。实验B组患者采集血量不足与抗凝剂比例为7:1;在采集合格血量标本(2.7ml)与抗凝剂正常比例作为对照B组。1.2方法采血要求:选择规格为5ml的一次性注射器,止血带压迫吋间不人于1分钟,采血顺利,应用VACUETTE一次性真空血凝管进行抗凝(内含0.3ml枸橼酸钠)。血液标本采集后,颠倒混匀8次,2小时内进行检测前处理,离心速度为每分钟3000r

5、,离心时间为10分钟。血凝检测前,认真测试仪器性能,确定质控在控。试剂为希森美康CA8000配套试剂,在2〜8摄氏度环境下存放,现用现配。1.3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于计量资料,应用方差&p

6、USmn;表示,并使用配对样本t进行检验;对于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X2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5吋,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实验A组患者的P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没奋统计学意义;APTT与对照A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B组患者的PT、A

7、PTT与对照B组相比,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2.讨论血液凝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反应过程[2】,凝血功能的实验标本选用109mmol/L浓度的枸橼酸钠进行抗凝,常规临床采集时,要求枸橼酸钠与血液标本的比例为1:9,抗凝剂用量过多会导致血液标本稀释,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当标本血量为2.7ml吋,枸橼酸钠与钙离子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钙离子全部被枸橼酸钠络合封闭,彻底阻断了凝血过程。如果标本血量不足(小于2.7ml)吋,枸橼酸钠则会过量,但是检测APTT、PT时加入的钙离子是恒定不变的,检测期间过量的枸橼酸

8、钠会络合一些加入的钙离子,导致凝血过程中钙离子含量不足,致使APTT、PT的结果延长。标本质量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前提,若是采集的血液标本不合格,即便是应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拥奋最高的检验技术水平,也无法弥补血液标本质量不合格所产生的错误及误差。凝血检测指标结果的准确性与很多因素紧密相关,临床检测前一定要高度重视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问题,若是不能获得一份准确的血样标本,便无法得到可信的检测结果,这一重要问题必须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警惕重视。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标本血量不足对PT、APTT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临床实际工作中,要确保凝血

9、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切不可忽视标本采集的准确度问题。总之,实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影响检测结果是否可以真实体现患者实际情况的关键因素,而临床护理人员采集标本血量是否准确也是实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凝血功能检测对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