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ID:24730067

大小:7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_第1页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_第2页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超广谱3-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韩文权孙瑛竺琳(新疆伊犁哈萨克州屮医医院新疆伊宁835000)【屮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288-02【摘要】A的分析我院临床标本屮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发生率和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法国梅里埃ATBEspression微生物鉴定系统与ID-32E鉴定条及ATBG-5药敏试条,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对药敏条检测出的ESBLs耐药表型,用双纸片法进行确证。结果所分离的213株人肠埃希菌,100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奇异变形杆菌屮ESBLs的

2、检出率分别为:39.91%,16%,10%。产ESBLs的菌株对碳青酶烯类、头孢西丁、β-

3、Aj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对其他抗生素都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要重视ESBLs耐药性的监测,对产ESBLs的细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也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临床的分离率不断上升,产ESBLs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耐药,而且对喹诺酮类、磺胺类等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1]。ESBLs的产生及播散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为

4、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分离的102株肠杆菌科产ESBLs菌株的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菌株来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本院各类临床标本屮分离出的213株大肠埃希菌,師炎克雷伯菌100株,奇异变形杆菌10株。1.2细菌培养及鉴定标本的分离、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菌株鉴定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Espression微生物鉴定仪,使用ID32E鉴定条。质控菌株ATCC25922、ATCC35218和ATTCC700603。1.3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Espression微

5、生物鉴定仪,使用ATBG-5药敏条。1.4ESBLS确证实验对药敏条提示为ESBLs耐药表型的菌株,选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头孢噻肟/棒酸纸片做确认试验,按NCCLS2008年标准进行结果判断[3]。1.5数据分析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产ESBLs菌株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产ESBLs菌株在痰及咽拭子标本分离率最高,苏次是脓液和中段尿,其他标本分离率低。323株菌在各标本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表1产ESBLs菌株在标本中的分布及检出率(%)2.2ESBLs阳性菌株的分离率在323株受试菌中共检出ESBLs菌株102株,总阳性率31.58%,其中,大

6、肠埃希菌213株,检出产ESBLs菌85株,阳性率39.9%;肺炎克雷伯菌100株,检出产ESBLs菌16株,阳性率16%;奇异变形杆菌10株,检出产ESBLs菌1株,阳性率10%。2.3产ESBLs与不产ESBLs人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比较见表3。表3产ESBLs与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怕菌的耐药率比较(%)3讨论我院所分离的ESBLs菌株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占ESBLs菌株的83.3%;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5.69%;奇异变形杆菌,占0.98%。ESBLs主要由质粒介导进行传播与播散的[4】,随着大量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产ESBLs菌株发生的院

7、内感染日益增多。0前我院分离的产ESBLs的菌株对碳青酶烯类、头孢西丁、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药率较低,对氨基糖什类(阿米卡星除外)、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呈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国内[5]己检测到1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同时携带qnrB4和aac(6’)-Ib-suzhou型基因。该菌株除对碳青酶烯类、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类敏感外,其余药物全部耐药,临床治疗非常困难。因此,医疗机构要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临床医生要关注细菌的耐药现状,预测细菌耐药变迁;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如何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临床医生必须重视

8、的课题。参考文献[1】王志军,倪雨星.肠杆菌科细菌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2)101-103.[2】叶位抚,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ClinicalandlaboratoryStandardsInstitute.Performancestandardfor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