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论文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论文

ID:24784800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5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论文_第1页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论文_第2页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论文_第3页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论文_第4页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论文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1。产业集群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现象,美国的硅谷、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业、意大利的瓷砖业等都是比较著名的例子。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省和浙江省,也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的产业集群;北京、上海、天津等市以及福建、山东、河北、辽宁、河南等省都出现了产业集群的雏形。产业集群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2、。国内外理论界对产业集群的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集群的发展机制及其对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正外部性作用方面,而对产业集群负外部性所产生的风险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等“负面”角度研究的理论成果还不多见,研究成果也不成熟,对产业集群积极作用的片面和过分强调容易让人形成一种错误的看法.freelinThrift10从网络组织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集群企业之间面对面地联系和隐性知识的依赖使产业网络易于被锁定,并且是不断增强的自我保护型锁定,最终产生区域僵化。Loson11则从文化影响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群相

3、互依赖的网络在最初阶段是力量源泉,但由于环境动荡可能成为产业集群僵化、失去弹性的源泉,继而使集群中企业对外界动荡的反应能力变得缓慢。HakanssonSnehota12从网络系统观出发,提出了影响网络组织结构的基本变量(活动、行为主体和资源)以及所构成的网络关系,指出网络变量——行为主体、资源和活动是彼此依存的(参见图2)。Hakansson等认为,企业间这种网络关系,承担了企业创新活动的组织功能。产业集群内网络根植在共同的文化氛围(macroculture)中,在集群形成阶段是促进创新的要素,但随着各种网络因素的变化,也可能

4、导致“区域锁定”,阻碍集群的持续发展13。BelussiArcangeli14认为,不完全契约、道德风险、机会主义和“搭便车”都会引起网络成本的增加,从而削弱网络的优势。笔者认为导致集群效应有限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网络组织制约机制的弱化导致网络结构成本的增加和协同性的弱化,导致产业集群效应的递减,在集群演进过程中,如果不能形成较强的协同关系制约机制,一些机会主义者追求短期效益,“赚一票”就撤,将给集群整体利益带来威胁15。集群内部知识与技能的高度外溢性和创新的高风险性,使得集群内一些企业不愿进行RD的投入,而是“搭便车

5、”,对市场上新产品模仿创新,甚至只模仿不创新。结果本地企业产品雷同现象严重,本地企业低水平价格竞争最终难以避免。更为严重的是“搭便车”行为使集群企业中滋生出“创新”的惰性,削弱了集群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同时由此而产生创新收益的非均衡分配,进一步导致“集群”创新投入的衰退,结果必然阻碍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2)随着集群迅速成长和规模的扩大,集群企业之间形成的程序化协同模式,将产生不断自我增强和自我保护的锁定,最终将产生负的集群效应而导致产业集群的僵化。集群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网络组织,在同一网络内的长期合作中,集群内个体之间

6、的交易,基本上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并逐步在集群内部相互关联的网络化结构中形成程序化协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间交易的顺利进行,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当集群内企业习惯基于“信任”的网络化交易之后,他们逐渐不想或是不敢与集群外企业或机构进行相关交易活动,进而,集群内企业的国际化正规经营运作能力不断减弱,反过来使其更加不愿意参与集群外部的经营活动。久而久之,区域集群便成为一个自我保护锁定系统,除了少数直接面对市场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完全在这个锁定的系统中运作,使整个集群对于外部知识、技术的获取能力以及对于外部环境应变能力

7、不断减弱。最终将导致产业集群僵化,阻碍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2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模型分析要控制集群效应有限性所产生的风险,应加强集群网络组织的治理,强化网络的制约机制和网络组织间的协同性;控制集群成员的投机性,降低或负强化“搭便车”行为效应。同时要不断更新变革集群内部的程序化协同模式,防止自我保护锁定所导致的产业集群僵化,保持集群的动态灵活性。笔者认为保证产业集群规模的有效性将是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控制集群风险的有效方式。因为集群效用有限性的制约因素,是在产业集群不断动态演变的过程中,随着集群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

8、和被放大的。集群规模对集群效用存在一个极值点,当集群规模超越极值点时集群效应将迅速递减,这个极值点是集群规模对集群效应的效应极限约束。本文引人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关系模型加以证实(见图3)①。模型建立在以下理论假设之上。假设1集群的规模主要取决于集群内成员企业的个数与集群内可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