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论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论

ID:24851666

大小:763.6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5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论_第1页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论_第2页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论_第3页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论_第4页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摘要:儿童说谎的实质是其在恐惧心理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策略,儿童说谎的时候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想认错但又怕失去信任,缺乏勇气。此时,成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爱的抚慰,抓住儿童说谎时的矛盾心理,消除儿童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缓解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力。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幼儿教育儿童早期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儿童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为,且伴随着儿童个体的成长,可以说个体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因此,从

2、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儿童的说谎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一、说谎的界定(一)说谎与欺骗的关系     说谎与欺骗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独立概念,它们同属于一个研究范畴,但所涉及的认知维度不一样。Astington从心理理论的范畴考虑认为:“说谎或谎言仅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初级维度,初级维度系统只关心别人做什么,自己所做的只是想影响别人的行动;而欺骗则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次级维度,次级维度系统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别人的想法来达到目的,即通过操纵人的信念来操纵别人的行为,而且往往是以耍手

3、段、说谎等方式来实现目的。”[1]实际上,说谎是人类常用的一种欺骗方式,是欺骗的策略之一,是欺骗行为的一部分。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的言语表述被认定为说谎或欺骗,必然满足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成分、信念成分和意图成分。可见,说谎是指个体或者群体有意或者无意做出与事实不符合的陈述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事实真相的一种情境性行为,而欺骗则具有有意性、策略性和信念性的特点。(二)儿童谎言的分类及说谎动机     说谎从认知的角度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而说谎行为表现为外显、内隐和错误

4、信念理解三种形式。无意说谎是说谎的初级形态,属于一种无意识行为,有意说谎是带有目的性的意识行为,但是有意说谎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欺骗。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的儿童容易出现想象性谎言;而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尤其期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或表扬的低龄儿童,容易出现夸张、虚构的虚荣性谎言;当儿童把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交汇融合进自己虚构的世界,然后将各种素材进行随意加工,编成自己的童话故事,便出现了创造性谎言;由于儿童不具备逻辑抗辩能力,为了逃避受谴责,于是逃避性谎言便成为儿童一种自我防御性行为。[2]     关于儿童早期说谎行

5、为的发生,卢乐珍认为其动机主要表现为天真幼稚、争强好胜、虚荣性强、逃避惩罚、恐惧焦虑和利益诱惑六方面。[3]说谎首先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其次是由于强化的原因,包括儿童偶尔尝试说谎并获得成功由此得到强化,儿童简单幼稚的说谎行为在成人眼中却成了聪颖的体现,也就强化了儿童早期的说谎行为;再次是某些成人教儿童说谎或欺骗他人。二、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的理论假设 (一)命题理论     命题理论的研究者认为,言语涉及的事实、说话者的意图和信念等语义特质在说谎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道德评价中起关键

6、的作用,它是构成说谎概念与道德评价认知结构的重要部分。说谎概念的发展取决于儿童对这三个关键成分的理解,其中没有社会背景或文化因素的影响。[4] (二)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通过三个语义成分定义了说谎的特征:1.言语表述与事实相违背(事实成分):2.说话者知道此言语表述是错的(信念成分);3.说话者有意欺骗听者(意图成分)。[5]近年来,随着研究者对这三种原型成分的考察,在儿童理解说谎及其道德评价中的作用与发展性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三)民俗模型理论     20世纪80年代末,Sweetser的民俗模型理

7、论向原型理论提出了质疑,强调社会与文化因素在个体定义说谎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一种言语表述是否被认定为谎言不仅取决于说谎的原型成分是否出现,还取决于交谈发生的背景。”[6]研究者提出,如果说话者的说话动机是善意的,人们很少会把这种陈述判断为说谎。相反,如果这种与事实相反的陈述是为了伤害听者,那么人们更有可能将其判断为谎言。三、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的认知研究进展     目前众多研究者对于儿童说谎认知所持的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儿童对说谎概念的理解涉及事实、信念、和意图三个认知成分,但研究者关于儿童说谎的认知和道德评价的

8、研究则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各不相同。儿童对说谎的道德判断和对说谎概念的理解并不是同时发展的,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相对要早一点。目前我国学者徐芬、王卫星等通过“抵制诱惑情境”的实验发现:3岁组儿童中有59.3%出现说谎行为,并且对说谎的认识是杂乱无章的,而4岁组中说谎儿童的比例更高,达到了75.0%,主要依据事实来标记“谎言”和“真话”。[7]     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是道德发展和儿童社会认知研究关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