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

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

ID:24994682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6

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 _第1页
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 _第2页
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 _第3页
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 _第4页
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金迪(哈尔滨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1)摘要:当下,骈文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从形成理论到美学特征,从句法特点到历史沿革等内容均有学者论及,在此仅从南北朝骈文的发展特征来阐述骈文对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从而彰显南北朝骈文在骈文发展史上的地位,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关键词:骈文;特征;散文;影响骈文是盛开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超拔。

2、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曾经被忽视奚落,甚至有人将其定性为粉饰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文字工具。然而,通过研究骈文的发展史及其特征,我们不难发现骈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她对散文的最终灵活与成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这里,有必要先就骈文的几个问题加以说明。一是关于骈文的起源,学术界观点向来不一。谭家健先生认为骈文萌芽于秦代,而形成于西晋,这一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学界普遍认同。直到于景祥先生在1996年《文学评论》中大胆地提出了“骈文形成于先秦,鼎盛于六朝”的观点,关于骈文的起源问题才又一次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

3、注。先秦时期的文学,伴随着政治制度的摸索发展,也处在一个不自觉的发展过程中。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松散的政治体制,才出现了文化领域中“百家争鸣”这一空前的文化繁荣现象。我国最早的散文便出现于这一时期,尚书中的最后一篇《秦誓》,语言凝炼传神,感情真挚沉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成熟的散文,在文章风格和思想内容上,均可与《左传》、《国语》相媲美。而骈文的发端也恰好出现在这一时期。先秦时期的古代谣谚、六经丽辞、诸子百家之言,尤其是《楚辞》之俪偶句多是“自然成对”,这恰恰是骄体文的源头所在。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骄文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4、这种创作思维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作者的有意追求,而是一种文学的“自觉”行为,这种文学自觉行为从先秦两汉,到明清时期贯穿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始终。故骈文的起源应在先秦时期,而非秦朝之后。二是关于骈文和散文的关系,学界意见也不统一。20世纪80年代《文学遗产》召开关于古代散文的研讨会,学界观点的分歧就在于赋和骈文到底算不算散文。关于这个问题,刘师培早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就提出过“无论骈散都是古文”的观点,他认为骈文和散文在本质上并无区别。王运熙先生也认为骈文是我国一种独特文体,求对仗,辞藻,音律,和古文同属于广义的散文范畴。郭

5、预衡先生认为除传统意义上的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所有文体,不论是有韵的赋,还是无韵的文,不论是骈体,还是散体,都应归于散文的范畴。按照传统的文体划分标准,除了诗歌、小说、戏曲之外的文章都属于散文。虽然,国内仍有部分学者对以上观点持怀疑态度,但大量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说明了骈文与散文本属同宗,如在研究中将二者割裂开来,必然会造成理论研究上的纰漏和缺憾。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研究骈文和散文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脉络。南北朝骈文必然要打上魏晋时代的烙印,从大量遗留下来的骈文作品中可以得到说明。有人认为骈文晦涩难懂,实际不

6、是这样,鲍照,庾信等人的骈文精妙有理,涵义深远。南北朝流传下来的骈文佳作毋庸置疑的表明了骈文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这里当然包括对散文定型的影响。其影响有三:第一,骈文句式整炼、对偶纷呈。骈文,又称“四六文”,它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句式整练,社会文化论文《浅析南北朝骈文对中国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偶句使用方面。中国文学向来有使用对偶句的传统,早在《诗经》时期,便多有对偶句出现。例如《雎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寤思服

7、。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文中句式便以四言为主。但在《诗经》中,还没有形成这样固定的创作模式,就文章而言,不全是这样整齐的语句。但到了魏晋时期,这样整齐的句式才真正成为文坛的主导,刘师培先生在其《论文杂记》单对这点有过表述:“两汉之时,虽属韵文,而对偶之法未严。东汉之文,渐尚对偶,若魏代之体,则又以声色相矜,以藻绘相饰。”魏晋以后,则逐渐形成以四六言为主的句式。通过四六言这两种句式的不断交换使用,使文章既不显露呆板之气,又反成错落之美,文气长短急

8、徐而具有跌宕之势,这便形成了魏晋时期骈文的独特之风。这种错落有致的对偶句式对后世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散文中虽只间或运用对偶或四六文穿插,但却极大的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仅以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为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