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学反思]

ID:25088927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学反思]_第1页
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学反思]_第2页
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学反思]_第3页
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学反思]_第4页
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学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活动中做数学[教学反思]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奥苏伯尔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们在小学一年级4个班中对学生做了“认识人民币”、“兑换人民币”、“支付人民币”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比例为96.5%,兑换人民币的正确率为83%,参加过10元以下购物付款的比例则为64%,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进行了本课教学—

2、—一、准备阶段:1.收集“商品”:让学生自带一些玩具、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挂在商品上。2.布置“商店”:将课桌布置为柜台,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分别放好。3.提供给每人若干人民币。二、实施阶段:(一)争当小小营业员。1.多媒体展示各种面值人民币,让大家认一认,说一说。2.多媒体显示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元的人民币?生1:2个5角换1元。生2:10个1角换1元。生3:5个2角换1元。生4:1张5角、1张1角、2张2角换1元。生5:4张2角、2张1角换1元……3.多媒体显

3、示面值为1元、2元、5元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0元的人民币?(可采取小组活动,每人填写出1份列出兑换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检查对错。)4.小组推选优胜者当营业员,小营业员挂牌上岗。(二)购物活动。教师:现在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物,营业员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在活动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注意运用礼貌用语。(“顾客”开始自主购物,教师在旁做适当的帮助和提示。)(三)换物活动。教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购买了一些物品,你们现在能相互交换自己所购的物品吗?要注

4、意在价格不同时需要贴补差价。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到我们班的“消费者协会”来寻求帮助!生1:我的铅笔是5角1支,能用铅笔换你1块橡皮吗?生2:好呀!我刚好需要铅笔。刚才我买的橡皮是2角钱一块,找你3角,对吗?生3:对,谢谢你。生4:我买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换几支铅笔?生5:铅笔5角一支,你说可以换几支?生6(插嘴):2元里有几个5角?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个5角,就可以换4支铅笔。……(四)物换币活动。教师:现在大家可以到营业员哪儿去,把手中的商品换成人民币。看看换回的人民币和原有的人民币相符吗?如不相符,检

5、查一下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学生开始活动,并在换币后核对钱币是否出错,如出错,进一步思考是哪儿出了问题。)(五)小结交流。1.购物后是怎样换物的?应怎样贴补差价?2.最后到手的人民币和原来手持的人民币相符吗?3.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购物,在实际购物中会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啊!教学思考: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从本节课的教学可知

6、,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储备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我们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注重“用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教师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组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通过5个连续的活动,创设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新课程改革也视

7、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经过付币、贴币、兑币的实践活动,当发现付出的钱币与兑现的钱币相等时,他们就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有所差错,他们就会自己查找原因。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人类文化进入

8、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这才是我们在当前设计教学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