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理论芹献论文

“治未病”理论芹献论文

ID:2521978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治未病”理论芹献论文_第1页
“治未病”理论芹献论文_第2页
“治未病”理论芹献论文_第3页
“治未病”理论芹献论文_第4页
“治未病”理论芹献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未病”理论芹献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治未病”理论芹献论文【摘要】未病先防、既病防传作为“治未病”理论的核心内容,对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着切实而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其临床的滞后亦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将“治未病”理论更广泛地运用于实践从而改变临床滞后的现状,是当今学者的研究热点。【关键词】治未病;超前性;滞后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已由无病即是健康发展为新的健康理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三者的相应和谐,这是理想的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恰好契合于

2、现今这种健康理念[1]。“治未病”理论在阐述未病及疾病的防治等方面具有超前性的指导意义,然而由于思想观念、诊疗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对“治未病”的理论来讲,其临床却是滞后的[2]。本文试就“治未病”理论的超前性及临床的滞后性两方面进行逐一论述分析,希冀有裨于“治未病”理论的研究,并愿做引玉之砖。1“治未病”理论的超前性中医“治未病”理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其《素问·四气调神论》篇中记载:“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3、,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记有:“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而后经历代医家的弘扬和发挥,成为中医养生保健的主导思想和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体现了中医在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防重于治”的特色。中医“治未病”有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一是既病防传,或曰既病防变,突出了根据疾病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早期、有预见性地合理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两者在千百年来中医防病治病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未病

4、学亦应运而生,以现代科学研究的观点看问题,“治未病”理论的超前性是毋庸置疑的[2]。1.1未病先防医学的目的首先是“消患于未兆”,其次才是治疗疾病。所谓“未兆”即是未有显著疾病之征兆,而医者的任务就是不断发现那些隐伏着、有辨证价值的潜症,使之“显化”,转变成为可以利用的显证。这是“治未病”理论的精髓所在,亦符合唯物辨证观中事物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规律[2]。以疾病而言,无论何种疾病必然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潜伏阶段,而“治未病”就是在其中发现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信息,并施以相应的防治方法,截断病邪的传变

5、,掌握健康的主动权。“未病先防”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一贯强调的预防思想,其要旨在于通过“内养外防”的综合调摄措施,慎避外来致病邪气侵害,调养体内精、气、神,从而保持正气的旺盛充沛,促进身体健康[3]。内养即是内养正气,中医重视人体自身的防病抗病机能,《素问·遗篇法论》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内养正气是未病先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贯穿于整个防病治病过程中;外防乃外避邪气,邪气既能引发疾病,又可以损害正气,《素问·上古天真论》告诫人们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因此防病治病需时刻注意避免其侵犯危害

6、。通过以上内养和外防两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并且为预防医学的中西医结合指出了最佳契合点[2]。1.2既病防传既病防传相对于未病先防来说,虽然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举措,但从治疗疾病的角度讲,尽量减轻疾病对健康的损害,预防疾病的蔓延和恶化,也是提高疗效,尽快治愈疾病的关键所在,故而成为历代医家重视和强调的治疗原则,贯穿于各种疾病的防治中。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首篇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治肝实脾为例阐明了已病后对未病脏腑在治疗上的预防措施,指出在治疗疾病中应

7、注意照顾未病的脏腑,防止疾病传变,先治或先安未病脏腑,截断传变途径,防止其蔓延为患,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同时还提出疾病初愈,要补养正气,注意调摄,防止原病复发或复生它病。启迪后世医者需正确掌握辨证论治的法则,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预防思想,在治疗时从疾病的动态变化着眼,统筹兼顾,从局部照顾到整体[4]。2“治未病”临床的滞后性中医学历来强调“上工治未病”,自《内经》以来的两千多年,历代医家在临床施治中,使“治未病”的临床实施逐渐得以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由于思想观念、诊疗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

8、相对“治未病”的理论来讲,其临床却是滞后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2.1思想观念陈旧,重视程度不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的共识[5]。2003年的SARS大范围流行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清楚地在警示我们,“亡羊补牢”是要付出相应代价的,只有“未雨绸缪”才是上善之举。然而,如今对“治未病”仍未达到了应有的重视程度!溯其根源,是思想观念的陈旧,一部分人认为未发病就是没有病,重治而轻防,影响了防患于未然的实施;另一部分人虽然思想上接受了“治未病”理论,但是由于未病态具有隐匿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