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学史研究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学史研究

ID:25269809

大小:6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19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学史研究_第1页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学史研究_第2页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学史研究_第3页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学史研究_第4页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学史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学史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白寿彝的治学经历及其史学史研究[内容提要]白寿彝先生治学领域宽广,对许多学科的开创和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民族史、通史、史学史的研究在他的学术规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早年,他走着一条由民族史、通史而史学史的治学道路,后期,又将这三者高度统一起来,融会贯穿。他的史学史研究,有着鲜明的特点,有力地推动了史学史学科的发展。[关键词]白寿彝治学经历史学史研究通史民族史一由民族史、通史而史学史的治学历程1987年,白寿彝先生曾概述自己的学术工作说:“现在我的学术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主编多卷本中国通史,一个是主编回族人物志,……还有另一方面的工作,就

2、是关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工作。”[1]也就是说,白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通史、回族史和中国史学史三个方面。这种治学局面的出现,是白先生一生治学发展的必然趋向。这里面,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白寿彝先生1909年出生于河南开封的一个回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青年时代,他是一位对本民族富有深厚感情的爱国青年。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他在河南与友人发起河南回民沪案后援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远大志向。他热爱本民族,关心本民族的历史和前途。1935年,他才26岁,就创办《伊斯兰》半月刊,

3、并在第四期上发表《中国回教史料之辑录》,论述回教史研究的重要性及收集史料应采取的步骤,开始了他研究回族史和中国伊斯兰教史的学术生涯。解放前,他发表的回族史和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方面的论文和著作主要有:《回教的文化运动》(1937年)、《中国回教小史》(1942年)、《元代回教人与回教》(1942年)、《中国伊斯兰史纲要》(1946年),编有《咸同滇变见闻录》(1942年)、《中国伊斯兰史纲要参考资料》(1948年)等。白先生的这些论著都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发表的,当时,国民党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根本不承认回回是一个民族,只承认是回教徒。若说回回是一个民

4、族,会招来各种迫害,其研究成果也难以发表,在这种情况下,白先生研究回族历史,不得不使用“回教”的提法。在这些论著中,白先生对回回民族的来源、回回民族的形成、回族与伊斯兰教的关系,这些前人未曾提出或未曾解决的问题,皆给予富有说服力的回答。他在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的许多研究成果,都具有开拓性意义。[2]解放以后,白先生在回族史方面发表了更多的研究成果,如《回回民族的新生》(1951年)、《回民起义》、《关于回族史的几个问题》、《回回民族的形成和初步发展》(1957年)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指导编写《回族简史》。随着他的史学思想的成熟,他提出用综合性的体

5、裁编写多卷本的《回族史》,认为《回族史》(多卷本)应分为四个部分来编纂。[3](P242)他此后主编的四册《回族人物志》,实际是他设想的多卷本《回族史》的第四部分。白寿彝先生的回族史研究,与他的中国通史研究,可以说是并驾齐驱,而且相互促进的。从时间上看,白先生的回族史研究,起步更早一些。由民族史而中国通史,使得他对中国通史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白先生研治中国通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中国交通史》的撰写。《中国交通史》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的一种,是近世以来第一部交通史专著,出版以后,得到较高的评价。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中曾说到

6、它,认为它是王云五、傅纬平主编的《中国文化史丛书》中的“精善的”一种。这本书虽然不是中国通史类的著作,但对白先生治通史却有相当大的影响。几十年后,白先生仍认为:“从我个人治学的进程上看,本书的写作,有它积极的意义。我对于通史的兴趣,对于划分历史时期的兴趣,对于寻找时代特点的兴趣,都是从写这本书开始的。”[1]《中国交通史》是一部交通通史,作者从夏写到最近(1936年),内分五期: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通商以后,并分别指出各期的特点,目的是把“这样长的历史写出个头绪来”。[1]通过这本书的撰写,作者既获得了治史的趣味,又在治史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7、和实践。紧接着,白先生在1938年开始进入教育界,先后在桂林成达师范学校、云南大学文史系、中央大学史学系任教。解放以后,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在五十多年的讲台生涯中,中国历史始终是他担任的重要课程之一,如1940年在云南大学,他讲授中国上古史;1942年,在重庆中央大学开设春秋战国史;1948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讲授中国通史,始用缪凤林的《中国史略》为教材,后改用自己编写的讲稿。[4](P469)在北京师范大学,从1950年到1966年间,他几乎讲遍中国各时期的断代史。五十年代,带领历史系中国史教研室,努力改进历史教学,为外系开设中国通史。[4](

8、P470)在这个领域的长期耕耘,使得白先生在中国通史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1980年以后,他把精力集中到通史撰述上,决不是偶然的,是由几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