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ID:25300780

大小:62.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_第1页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_第2页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_第3页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_第4页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血鹦鹉(BloodParrot)是观赏鱼市场上的主流品种之一,由台湾观赏鱼繁育者利用紫红火口(Cichlasomacitrinellum)和红魔鬼鱼(Ciehlasomasynspilus)杂交而成。刚孵化出的血鹦鹉仔鱼为黑色,与成年血鹦鹉的体型和体色完全不同,孵化3周后部分仔鱼的外型开始发生变化,包括头部隆起,身体变圆,鱼体上黑色逐渐褪去,另有相当一部分仔鱼因为体色未褪或体型不符合血鹦鹉的品种标准而遭淘汰。黑色完全褪去的血鹦鹉在饲喂天然饵料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增红,但需要几个月甚

2、至更长的时间,并且自然增色的效果达不到观赏鱼爱好者的审美需求。在实际生产和家庭饲养中,必须饲喂添加着色剂的专用饲料才能达到快速增色和保持体色的目的。在观赏鱼增色饲料中使用的着色剂种类主要是虾青素及其富含虾青素的天然物质。很多宠物食品企业都开发出了添加螺旋藻或化学合成的虾青素的血鹦鹉专用鱼粮,但上述来源的虾青素价格非常昂贵,致使血鹦鹉专用鱼粮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严重影响观赏鱼爱好者的养殖热情,更制约着血鹦鹉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研究血鹦鹉饲料中虾青素最适添加量及其着色规律,以提高虾青素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成本,同时给观

3、赏鱼的从业者和养殖爱好者以理论指导。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鱼为珠江水产研究所观赏鱼基地自行繁殖。挑选褪色面积达95%以上的鱼用作增色试验,体长(7.18+0.40)era。基础日粮的营养水平:粗蛋白30%;粗纤维25.4%;粗灰分11.6%;总磷0.6%;钙0.5%-1.2%;水分13.2%。由广州澳洋饲料公司生产。虾青素为德国巴斯夫的产品,甲基睾酮为广州侨光制药厂生产。1.2方法1.2.1试验设计。试验鱼随机分为4组,150尾/组。各试验饲料组分别添加3%0、5%0和8%0的“露康定”商品虾青素,D4组为5%0

4、“露康定”配合20~g/kg的甲基睾酮(表1)。养殖试验从2006年12月11日开始,持续到2007年1月12日结束。1.2.2饲养管理。试验鱼在室内流水饲养系统水族箱中饲养,持续充氧。每组试验鱼分别饲养在大小为100cmx45cmx40cm的水族缸内,所有鱼缸内水体处于同一个循环系统中,水温保持20-26℃,每周换水2次。光照为自然光源,每天光照时间为12h。每天饲喂2次,投喂时间约5~10min,每次投喂以试验鱼不再摄食饲料为结束。1.2.3色度测定。投喂增色饲料前,应用罗氏比色板对鱼体进行比色,作为参照。在试验开始

5、后,每次每组随机挑取20尾试验鱼,在第3、5、8、11、20、32天对试验鱼体表色度进行比色,整个试验中评估人员保持一致。试验中所用比色板为三文鱼肌肉(SalmoFanTMLineal)比色板,由帝斯曼(中国)有限公司提供。各组试验鱼的基本情况见表1。1.2.4数据处理与分析。试验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误(±sE)表示,经方差分析之后有显著差异再作Duncan'S法多重比较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比较,统计软件为SPSS11.5。2结果与分析2.1虾青素不同添加剂量效果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初始体色色度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6、在整个增色过程中,除了12月21日,其他时期132组和D3组的增色效果显著好于D1组(P<0.05或P<0.01),但D2组与D3组的增色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总体来看,高剂量虾青素添加组效果较好,尽管D3组比D2组多添加60%的虾青素,但没有明显的剂量优势效应(表2)。各试验组对鹦鹉鱼色度增加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图1)。增色试验开始后的最初几天,色度增加速度较快,随着试验时间的推移,色度增加的速度趋于平缓,进入平台期。根据试验结果,色度增加速度最快的时间为饲喂开始后10d左右。2.2添加甲基睾酮的效果  甲基睾酮添加组

7、与D2组虾青素添加水平相同,增色趋势有一定的差异,在增色开始后1周内,色度上扬的速度比未加甲基睾酮组快。然而在第8天以后,其色度增加速度明显要低于其他未加组。最后一次测定的色度值小于D2组,但差异不显著。2.3虾青素在鱼体内的沉积情况解剖鱼体,虾青素在血鹦鹉体内的沉积情况观察结果表明,肠道内溶物为红色,比较未增色鱼,肠、肌肉和其他内脏器官都没有肉眼可见的变化。色素主要沉积在鳞片基部的皮肤、鳍条和鳃盖等部位。3结论与讨论3.1虾青素添加量和着色时间试验中,在体长约为7em的鹦鹉鱼饲料中添加虾青素5%。最为合适,8%。的效果

8、虽然略好于5%0,但却大幅度地增加了成本。增色试验开始后8d内,各虾青素剂量组色度增加幅度差异明显。第8天以后,所有组的增色速度都明显下降,但色度增加的差异不明显。可能因为当虾青素作用在鱼体代谢一段时间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鱼体对虾青素的吸收和沉积效率下降。生产中,应该尽可能地利用这段色素沉积效率最高的关键时期提高虾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