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

ID:25361755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第1页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第2页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第3页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紫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论文.freel2为宜。甘薯的萌芽以顶部最多,尾部最少。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应当保持上齐下不齐的排种方法。大块的入土深些,小块的浅些,使薯块上部都处在一个水平面上。排放种薯采用斜排式,后排薯顶部压前1排种薯的1/4,既不影响薯块的出苗量,也充分利用了苗床面积。2苗床管理一是苗床水分管理。排种后盖土以前要浇透水,然后盖土,出苗以前根据情况可不浇或少浇3。随着薯苗不断长大和通风晒苗,适当增加浇水量,齐苗以后再浇1次透水。采过1茬苗后立即浇水。在炼苗期、采苗前2~3d一般以晾晒为主,不需要

2、浇水。掌握高温期不缺水,低温炼苗时水不多,经常保持床面干湿交替,上干下湿。二是苗床温度管理。种薯排放前,床温应提高至30~33℃。排种后使床温上升至35~37℃,保持3~4d,然后降至32~35℃,起到催芽防病作用。从薯苗出齐至采苗前3~4d,温度适当降低,前阶段的温度不低于30℃,以后逐渐降低至25℃左右。大田栽苗前3~4d把床温降低至接近大气温度,任薯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提高其适应自然的能力,使薯苗老健。三是通风、晾晒。幼苗全部出齐、新叶开始展开以后,选晴暖天气10~15时适当打开通气孔或支起苗床两头的薄

3、膜通风。剪苗前3~4d采取白天晾晒、晚上盖的办法,达到通风、透光炼苗的目的。四是合理追肥。每剪(采)1次苗结合浇水追1次肥。肥料种类以氮肥为主。追施化肥要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时进行,以免化肥粘叶烧苗。如果叶片上有残留化肥,要及时振落或扫净。如追施尿素,一般不超过25g/m2。追肥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肥效迅速发挥。五是适时采苗。薯苗长至25cm高度时,及时采苗,栽到大田(或苗圃),采苗的方法有剪苗和拔苗2种。3大田栽植一是选地与整地。建立高产脱毒薯田,除要求土层深厚、疏松以外,还要肥沃,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脱毒薯所需的养

4、料,使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生长。脱毒薯根系发达,耕层深厚能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这是夺取高产的基础。耕层深度以25~30cm为好。二是适时栽插。应在终霜后5~10cm地温稳定达到17℃时及时栽插,此外,栽插时用呋喃丹15kg/hm2埯施防治地下害虫。三是合理密植。紫甘薯茎叶生长繁茂,必须根据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确定合理密度。根据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在发挥群体增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单株增产潜力。一般栽植密度肥地4.5万株/hm2左右,山区薄地6万株/hm2。此外,应及时查田补苗,一般栽后2~3d就应随查随补。4田

5、间管理一是合理施肥。甘薯大多种植在旱薄地上,缺乏养分的现象比较普遍,而甘薯又是吸肥力很强的作物,因此补充养分十分重要4。紫甘薯生长势强,对氮肥比较敏感,在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若使用单一氮素化肥,则容易造成茎叶徒长而降低产量。一般地块,应施优质有机肥30t/hm2、硫铵150~225kg/hm2、过磷酸钙600kg/hm2和硫酸钾300~450kg/hm2(或草木灰2250kg/hm2)。有机肥在起垄前撒施,化肥在起垄时集中条施。二是中耕、化学除草。中耕一般在生长前期进行,第1次中耕时要结合培土,使

6、栽插时下塌的垄土复原。中耕1~2遍后,用12.5%拿捕净1.2L/hm2,对水700kg,于早晚喷施,防除禾本科杂草。三是地上地下部生长的调控。由于紫甘薯地上部生长旺盛,分枝多而壮,容易徒长。因此,化学控制徒长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5。试验结果表明,用15%多效唑1.2kg/hm2,对水1000kg,在团棵期和封垄期各喷1次,完全可以控制茎叶徒长。5及时收获与安全贮藏一般正常收获期应在9月下旬至10月初。留种用甘薯应在10月1日前收获,避免霜冻。保持适宜的窖温是贮藏好紫甘薯的关键。刚入窖时,有加温设备的可采用高

7、温处理,防止黑斑病及软腐病的为害。高温处理分3个阶段:第1阶段是升温阶段,从烧火加温到薯堆温度达到35℃需1~2d。加温要猛,温度上升要快,待气温上升到36℃时停火,使温度逐渐达到上下一致,最后使温度稳定在35~37℃。第2个段为保温阶段,使35~37℃的温度保持96h。第3个阶段为降温阶段,当高温保持96h后,应打开全部门窗散热,降温要快,1~2d以内窖温降至15℃左右,以后即进入常温管理。适宜温度应保持在11~13℃6。贮藏期适宜的相对湿度应在85%~90%。湿度与细菌繁殖和保持薯块品质有直接关系。湿度大,病

8、菌繁殖快,病害蔓延迅速;湿度小,薯块水分丧失过多,影响薯块品质及发芽能力。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