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侵权的防范

新闻侵权的防范

ID:25601956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新闻侵权的防范_第1页
新闻侵权的防范_第2页
新闻侵权的防范_第3页
新闻侵权的防范_第4页
新闻侵权的防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侵权的防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闻侵权的防范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1003-9082(2015)12-0334-01  社会新闻、草根新闻越来越成为百姓的看点,因其新闻采访、报道而引起的新闻官司也在逐年递增,2004年我台播报的社会新闻《平安镇华丰村农民李某某倒卖化肥被查处》引发了当地一位同名、同姓人士与我台打起了新闻官司。虽然我们胜诉,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直至今日我们的一些新闻采访和编辑的过程中我们处处加以防范,避免新闻侵权的发生。  那么在日常新闻活动中怎样避免侵权呢?  首先要求我们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了解新闻侵权的表象和实质。  新闻侵权有别于其他侵权行为。它是与新闻传播活动密切相关

2、的。新闻传播是指使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媒介的传播。这就限定了新闻侵权区别于普通的口头造谣、诽谤的大众传播。新闻侵权往往限定在人身权,囊括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姓名权、名称权,以及由此而涉及到的其他权利。一般是由侵权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介,发布不利于当事人的信息,对当事人产生不良影响和损害。  例如:记者道听途说,采访不到位、核实不准确就容易成为虚假新闻的制造者,很可能造成侵害他人人身权造成他人受辱;或者新闻工报道名人的逸闻趣事,未经同意侵入他人私生活区域对与公共无关的其个人信息、私人活动、进行公布、宣扬、播报等侵犯他人隐私权。  这些新闻侵权的行为人都是新闻工。新闻侵权的手段

3、是媒介,而媒介传播的信息是由新闻工负责采编的,所以新闻工要对自己的采编信息负法律责任。如果发生新闻侵权,新闻工的责任是当然的。  了解了新闻侵权行为,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我们就可以避免新闻侵权。  一、防止侵害名誉权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内容失实,新闻评论不当、或故损毁他人都可能导致侵害名誉权。  1.防止新闻内容失实  如果新闻内容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新闻事实材料和新闻背景材料的失实,从根本上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当然这种“新闻”产生了严重后果就有可能造成新闻侵权。因此,新闻工要避免新闻侵权就当然要防止新闻失实。那么记者和编辑在实际业务中应该注意些什么才是法律意义上的真实性?要注意

4、以下几点:  1.1对采访内容进行核实。新闻采访完毕并成文以后,记者和编辑有义务对新闻作品中有可能出现的错误问题进行必要的核实。如被采访者的姓名、职务、事件的发生时间、经过等。  1.2提高批评性报道的证据意识。批评性报道最容易受到批评者的反对,所以在这种报道的采访过程中就要随时注意收集有关证据,也可以在当事人接受采访之后,要求被采访人在记者的采访记录上签字,或者直接采用现场同期声、录音等,这样就可以防止当事人事后矢口否认。  1.3要分析新闻的可靠性。一些有个人目的的信息源虽然有价值,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让新闻媒体成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而要保证媒体的公信力。 

5、 1.4对定性的结论要慎重。  在使用定性语时要慎重,只能真实表达职权单位的定性决定,不能臆测。如我们能从报纸上看到“犯罪行为”、“违法行为”、“罪犯”等用语,这是在我国的新闻工作中很普遍的现象,但是这些用语常常涉及到对事件的定性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新闻侵权。所以一般播报中不宜做这种结论,实在有必要下结论也必须经得起检验。与此类似的还有情感色彩较浓,容易伤害他人的词语,最好不用。  1.5台实行记者包口,这就要求包口记者要对所包报的行业有起码的专业认识,对很明显的专业错误要认识到。  2.防止评论不当  正确的新闻评论是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任何人不能在媒体上随心所欲的发表评论

6、。如果的评论依据事实不真实、评论内容有失公正,尤其在批评报道中,就可能毁坏他人的名誉,从而构成侵权。防止评论不当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将报道和评论分开。  一些记者喜欢用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边报道事实,边议论。让读者无法分辨客观情况和主观评论。如果这种评论涉及人格、尊严就有可能引发新闻侵权官司,自然也没办法获得“公正免责原则”的支持。  2.2要注重平衡报道。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政府、司法机关、职能部门还没有解决定性的问题,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新闻报道就不能只反映一方的意见和立场,而要多方涉及,这就是平衡。  2.3报道要用事实说话。在表达记者意思时并不一定要用记

7、者的话来说,要善于运用事实。  3.防止故意损毁名誉  故意损毁名誉,这是一种明显无视他人正当权利的行为。情节足够严重就会构成刑事犯罪既侮辱罪和诽谤罪,这是一种对法律尊严的挑衅行为,无所谓防止,当然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唯一要作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觉悟,了解法律,遵守新闻工职业道德,依法办事,就不会犯这种严重的错误。  二、防止侵犯隐私权  通过对侵害隐私权的分析,我认为防止新闻侵害隐私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禁止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流氓、强奸的性犯罪案件的受害人的姓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