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与全球资本循环

美元霸权与全球资本循环

ID:25776481

大小:32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22

美元霸权与全球资本循环_第1页
美元霸权与全球资本循环_第2页
美元霸权与全球资本循环_第3页
美元霸权与全球资本循环_第4页
美元霸权与全球资本循环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元霸权与全球资本循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元霸权与全球资本循环[美]罗玛·V范著刘凤义夏峥译   《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12期摘要: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2009年夏季号刊登了罗玛·V范题为《美元霸权、金融化与信贷危机》的文章,认为传统上全球私人资本一直是主要流向外围国家并把金融的脆弱性转嫁到外围国家,但是始于2002年的新一轮资本流动出现了新变化,由于美元霸权,贸易顺差的外围国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美元并大量投入美国市场,包括流向次级贷款市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机制本质上与80年代墨西哥债务危机和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资本循环机制如出一辙,资本循环方向的改变使美国也发生

2、了传统上在外围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作者认为美国下一步的努力将是使私人资本继续向外围泛滥。文章内容如下。     大规模的私人资本向外围国家流动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随着60、70年代欧洲美元市场的迅速发展和疯狂追逐政府债务而开始的,直至80年代出现债务危机终止。第二次是受外围国家进行债务证券化和金融市场自由化来实现金融化过程的推动,止步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近一次是2002年向新兴市场新一轮的资本流动。把流向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与流入美国市场的净资本进行阶段性比较,会发现一个持续到2002年的有趣的反周期模式。流向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与流

3、出美国的净资本量相匹配,并且每次流动都会随着脆弱的新兴市场爆发金融瘟疫而终止,随之而来的是净私人资本流向美国。  本文强调了资本的反周期流动在保护美元国际地位中的作用。在金融化发展的推动下,这些流向新兴市场的反周期私人资本流动相当于安全阀装置,致使伴随不断加剧的国际不平衡而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没有对美元形成猛烈的投机性攻击。然而,始于2002年的新一轮资本流动出现了新变化,资本在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的同时,也增加了向美国的流入。这意味着一种新的资本循环模式出现,来自贸易顺差的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不断流向美国市场,包括流向了美国那些最低信用和最贫困借

4、款者的次级市场。美国次贷市场泡沫崩溃的原因,与造成80年代墨西哥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资本循环机制如出一辙。金融化和不断强化的金融霸权保护了美元,并树立了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地位。也正是这种机制,使金融市场潜伏着危机。  一、美国的财政赤字与私人资本流动  以美元为本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迎来了浮动汇率时代,国际私人资本流动日益加强。美元本位制下浮动汇率的有效性,与美国承受不断增长的对外赤字的能力连在一起。  美国实际上扮演着世界银行家的角色。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特权地位,是解释它何以能不断吸引投资者对美元资产进行投资

5、的关键。人们把焦点集中在“外围国家”的央行持有美国国债上,这被称为“复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种安排。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特别是中国、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实际上已经把它们的货币盯住美元,并且通过积极的干预政策来为美国大部分赤字进行融资。然而,私人金融交易为美国赤字和净债务融资发挥着、并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的外债中私人部分的比重从1980年的70%增加到2004年的86%;美国的外国资产中私人部分的比重在同期从75%增加到了大约96%。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本文认为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的浪潮,私人资本流向新兴市场的整个过程对于维持

6、美元本位下的浮动汇率制度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是美元作为国际流动性的提供者,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全球不平衡增长。不断加剧的全球不平衡增长问题,不论是被看作世界其他国家储蓄过剩的结果,还是被认为源于美国对廉价进口商品的过度需求,都与美元本位制下的国际流动性创造机制分不开。流向新兴经济体的私人资本,在这种机制中起着重要的安全阀作用。    处于外围的新兴市场已经大体经历了私人资本不断流入的三个阶段(图1)。第一阶段发生在70年代的石油收入盈余流回到新兴市场,这一阶段随着1982年的债务危机而偃旗息鼓。90年代流向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再次出现了强劲的势头

7、,1998年的流入资本占新兴市场GDP的比重由1%增长到5%,这一阶段随着1997—1998年南亚货币危机的出现而结束。从2002年开始,流向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再度飙升,到2006年资本流入量从原来占GDP的2.8%增长到5%。  比较私人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和净流入美国市场的各个阶段(图1),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模式,它们从70年代到90年代都是以反周期的模式运动。但是2002年之后,发展中国家新一轮的资本流向则有所不同,因为同期流入美国的资本也在增加。这种流入美国和新兴市场资本的反周期运动,对于美元本位下浮动汇率制度产生的国际流动性发挥着核心

8、作用。每次流向新兴市场的资本浪潮,都会随着脆弱的新兴市场爆发金融瘟疫而终止。私人资本流入新兴市场的中断,恰恰是流向美国的开始,也正是这个净流入支撑起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从1987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