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ID:25898757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3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_第1页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_第2页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_第3页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_第4页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当代认知语言学研究体系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引言  隐喻是人们用来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对隐喻认知本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从认知语言学观点来看,语言符号与外部客观世界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人们只有通过认识客观世界并相互认识所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才实现了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语言则是人类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再把认知结果进行重新组织,客观事物通过被大脑的认知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隐喻翻译应以认知为基础,不谈认知只研究隐喻的翻译很显然是不实际的。既然认知是构成隐

2、喻这种人类普遍语言方式的前提条件,为了使隐喻翻译研究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在隐喻翻译中加入隐喻认知特征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1][2]  一、隐喻翻译的认知理论  LakoffJohnson在1980年出版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把隐喻在认知中的地位首次明确了,从而把隐喻的研究在认知角度的领域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隐喻的认知理论观点认为,隐喻不仅是认知现象的一种,也是人类抽象思维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实现对大部分抽象事物解释的主要途径。源域和目标域是组成隐喻的基本要素,源域通常是人们已经熟知的具体事物,目标域往往是人们不怎么熟悉的抽

3、象事物。通过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目标域的目的。人们通过隐喻这个中介,在我们对已认知事物的了解认识所形成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感知和学习新事物。[3]  概念是隐喻的基础,人们为了把许多抽象的概念用人们所熟悉的或者具体的事物让人们认识到,常常使用隐喻。人们使用隐喻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现有语言中缺乏现成的表达方式或词语,或者由于个人思维能力的有限,为了表达清楚某一事物迫不得已用另一种事物来谈论;还有就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人们大多会选择另一种事物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理解。我们对周围客观世界的不断认知形成了其中许多重要的概念

4、。  (一)隐喻翻译中的认知性  当代英语翻译理论家PeterNeark曾经对隐喻的翻译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他从文化的层面分析并提出了隐喻翻译的7种方法,即(1)把源域的喻体用目标域中合适喻体来代替;(2)把相同的喻体在目标域中重现;(3)保留喻体的同时用明喻代替隐喻;(4)用喻底代替隐喻;(5)翻译隐喻时用喻底与明喻结合的方式;(6)喻底和隐喻相结合;(7)省略不译。由于近年来学者们对于隐喻研究的盛况空前,各种学术刊物或翻译理论著作中关于隐喻翻译的研究方面的独到见解也十分常见,许多学者都尝试着从基本理论到具体策略以不同的角度全面

5、探究隐喻的翻译。文旭先生曾经提出,比喻是文学作品中十分常用的修辞方法,无论何种情况,喻义都是需要确保传译的东西。这一观虽然把隐喻翻译的要点明确指出。但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认知科学方面来看,隐喻翻译研究如果不考虑隐喻认知性质显然是不科学。因此搞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清楚翻译的实质对研究隐喻而言十分重要。美国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EugeneA.Nida提出,翻译就是指在翻译中,从语义到语体把原语所要表达的信息用最自然而又最贴近的对等语言再现出来。赵艳芳指出,翻译就是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把原语言文字表达的意义表达出来。束定芳把意义在翻译中的

6、重要性明确指出,人们关注翻译这一语言活动的同时就开始关注意义与翻译的联系了。由此可见,隐喻翻译作为语言的普遍现象,意义同样是关键所在。[4][5][6][7]  但是,对于意义的定义,哲学家们具体针对语言学中的这个问题探究了两千多年,但并没有得出一个比较合理且令人满意的答案。结构主义语言学因受到语言是封闭的、自足的体系的语言观和客观主义哲学观的影响,使得在语言意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与此相比,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则是解释语言学,其中语义是其语言学流派的中心,致力于对语言提出不是特设的解释而是能独立论证,从而达到把语言本质揭示出来

7、的目的。语言不是自足的封闭体系,经验现实主义是其主要的哲学基础,并认为所谓的意义都是基于人的认知上的。赵艳芳指出,认知语言学与转换生成语法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完全不同。相比其他语言学观点,它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对包括隐喻的自然语言现象和语言的意义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意义是语义是人们认知事物和对于客观世界经验的反映,是概念化的,它与人对于事物认知的规律和方式一致。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通过一个已知概念域到另一个未知概念域的映射来表达意义的,因此是有认知作为其基础的。由于有了这种认识,隐喻的翻译就不能只停留在修辞层

8、面上的语言转换上,翻译时还须从认知的角度深入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然后再明确具体的翻译方法。[8]  (二)对隐喻翻译认知方式的研究  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来看,隐喻对英语和汉语而言,都是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