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211例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病211例临床分析

ID:26078824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子宫腺肌病211例临床分析  _第1页
子宫腺肌病211例临床分析  _第2页
子宫腺肌病211例临床分析  _第3页
子宫腺肌病211例临床分析  _第4页
子宫腺肌病211例临床分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病211例临床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病211例临床分析【摘要】为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5年5月21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1例患者中痛经86例(79.5%),月经过多72例(34.1%),月经紊乱17例(0.81%)。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132例,诊断符合率62.3%,超声诊断符合率30.3%。行子宫切除术的占82.0%,38例行改良的子宫部分切除。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表现多样,结合临床及超声检查能做出诊断,手术治疗有效,子宫切除可达到最终治愈。【关键词】子宫腺肌病痛经子宫切除术  近年来,国内

2、外文献报道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1〕,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妇科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5年5月21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情况予以分析,旨在提高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治水平。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3年5月~2005年5月2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患者211例,占同期子宫切除病人的26.6%,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对211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并随诊。  2结果  2.1发病情况  211例子宫腺

3、肌病患者平均年龄(44.74±0.77)岁,平均初潮年龄14.6岁,经产妇199例(94.3%),未产妇11例(5.7%),人流及刮宫术174例(82.5%),放置宫内节育环72例(34.1%),绝育术24例(11.4%)。  2.2临床表现  211例中186例表现有痛经症状(79.5%),均为继发痛经,其中80例呈逐渐加重趋势,72例表现有经量增多,27例表现为间歇性下腹部疼痛,28例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17例表现为月经紊乱(包括经量和经期的不规则改变,7例同时合并头痛、头晕、乏力),5例患者为绝经后妇女(2例表现为接触性出血,2例表现为

4、阴道异常排液,此4例患者术后证实为子宫腺肌症合并宫颈癌Ib期;1例以子宫脱垂就诊),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3.8%),仅在体检时发现子宫增大或者超声提示有肌瘤结节而入院治疗。  2.3超声诊断  211例病人经妇科检查,B超辅助检查及手术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增大,≥2个月妊娠子宫者174例(82.5%),<2个月妊娠子宫者37例(17.5%)。  2.4手术方式  211例患者中单纯子宫切除83例,其中腹式切除68例,阴式切除7例,筋膜内切除8例,次全切4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48例,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31例,子宫腺肌瘤剔除21例,行改良的子宫部

5、分切除38例。  2.5术前后诊断符合程度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189例在术前作出子宫腺肌症诊断,诊断符合率89.6%;术前未诊断子宫腺肌病的22例病人中,2例为宫颈侵润癌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病检同时证实合并子宫腺肌症,1例为卵巢癌行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后病检证实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症,19例仅诊断为子宫肌瘤。64例B超提示子宫增大,子宫肌层内不均匀光点回声,遂作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B超诊断符合率30.3%。211例子宫标本中,病理证实38例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8%),9例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4.3%),20例合并卵巢单纯囊肿。手术中

6、发现55例不同程度盆腔黏连(26.1%),多表现为卵巢输卵管与阔韧带、子宫后方黏连,或子宫、附件与肠管黏连。  2.6随访情况  对211例术后患者均进行了电话或门诊随访,其中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均再无任何临床症状。子宫部分切除患者术后仍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月经量较术前明显减少,痛经症状明显改善,一部分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妊娠并分娩。随访患者均无复发。18例因电话改变而失访。  3讨论  3.1发病率  子宫腺肌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不详,文献报道差异很大,占全子宫切除标本的10%~88%〔1〕,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

7、的发病率有增长趋势。我院2003年5月~2005年5月共收治211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或腺肌瘤)患者,占同期子宫切除病人的26.6%,近2年发病人数明显增加。  3.2发病情况  在本组资料中,94.3%有分娩史,82.5%有人工流产史,34.1%有放置节育器史,说明妊娠和宫腔手术可能是本病的诱发因素。因为在妊娠和宫腔手术时,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及浅肌层,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促使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内生长而发病〔2〕。本研究资料还同时显示,本病大多发生于30~50岁育龄妇女,常合并有子宫肌瘤等雌激素相关性疾病,表明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一定

8、关系。但本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因多见于已婚经产妇以及有宫腔操作病史的患者,一般认为和妊娠、刮宫、人工流产及分娩有密切关系。  3.3临床表现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