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77例手术治疗体会

肝包虫病77例手术治疗体会

ID:26222503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5

肝包虫病77例手术治疗体会_第1页
肝包虫病77例手术治疗体会_第2页
肝包虫病77例手术治疗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肝包虫病77例手术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肝包虫病77例手术治疗体会作者:杨毅,姚松平,文朝远,余成,黄鹏[摘要]目的研究肝包虫病手术中囊腔处理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术中行内囊摘除后缝闭外囊内腔或内腔放置引流管或用大网膜填塞外囊内腔。结果77例囊腔缝闭,随访68例,平均住院9.64天,CT和B超示残腔闭合时间平均为15.78天。结论肝包虫病术中缝闭残腔可缩短住院天数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肝包虫病;手术囊腔缝闭 肝包虫病是犬绦虫的囊状幼虫寄生在肝脏所致的一种寄生虫病[1,2],是畜牧场区常见寄生虫病。临床分为两类型:单房包虫病(包虫囊肿或囊性包虫病),泡性包虫病(在肝内形成灰白色质

2、硬的小囊泡)。目前两种类型病变均以手术治疗为主[1,3]。前者一般采用内囊摘除术,后者常采用局部肝切除术。术后两种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感染、胆漏等[1]。我院外科1998年5月~2005年12间共收治肝包虫病77例,均为单房性包虫病,根据具体病变采用不同的术式,现就本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供临床借鉴。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7例,其中男24例,女53例,年龄12~78岁,平均(27.56±3.2)岁。多因右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部出现包块,皮肤瘙痒,B超检查确诊肝包虫病入院。发病时间1~27个月。B超和CT检查示单房性病变77例。囊肿主

3、要位于肝右叶46例,肝左叶30例,位于肝尾状叶部2例,囊肿体积5cm×3cm×4cm~36cm×24cm×26cm。1.2手术方法手术切口位置和长度,主要根据囊肿的大小和部位决定,多采用右上腹直肌直切口或右肋缘下斜切口,切口长约10~16cm,进腹后用等渗盐水纱布垫隔离病灶和周围健康组织器官。于囊肿顶部刺入穿刺针,抽吸囊内液50~200ml左右,观察无胆漏情况下,注入3%过氧化氢溶液5min后吸出,并反复2~3次后,将囊内液体尽量吸出,切开外囊壁2~10cm,常规摘除内囊后,再用3%过氧化氢溶液纱布涂擦外囊内壁,并用盐水冲冼残腔。本组病例,其中24例

4、因囊肿较小,且位置表浅,经以上处理后,完全缝合外囊内壁,使内壁贴靠,并将切口处游离囊壁内翻缝合入囊腔内,使残腔塌陷消失,腔内不予以放置引流管;41例因囊腔大,外表囊壁游离部分少,未予以修剪游离外囊壁,于囊腔内缝合外囊内壁,缩小囊内残腔后,于残腔内放置引流管或双腔引流管,囊壁切口处予以内翻缝合,引流管经腹壁引出。8例囊腔大,外囊壁游离部分多,无胆漏,予以修剪游离外囊壁,缝合囊腔内壁,并于腔内填入大网膜,切口边缘予以内翻缝合,闭合囊腔,腔内不放引流;2例伴有少量的胆漏,予以囊腔内放置引流管,并彻底缝闭囊壁切口;2例伴胆漏,且量较大者,尽量闭合残腔后,行残

5、腔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2,3]。2结果2.1术中所见77例肝包虫病中,均为单房性,其中囊肿较小者(5cm×3cm×4cm~10cm×11cm×9.5cm)24例,囊肿较大者(10cm×10cm×9.5cm~36cm×24cm×26cm)54例,胆漏4例,出现黄疸3例。2.2术后疗效分析内囊摘除术+缝闭残腔,术后无发热,使用抗生素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内囊摘除+残腔内放置引流管组;经观察闭合后残腔小的治疗天数、使用抗生素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减少;术后遗留残腔较大的渗出液多,引流时间、治疗天数和使用抗生素天数明显增多。2.3术后随访术后随访

6、68例,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最短8个月,最长4年,2例复发,随访率89.5%,B超或CT随访示残腔逐渐萎缩、塌陷、粘连闭合,平均残腔闭合时间为15.78天,但残腔连粘闭合时间和术中所残留腔的大小有正相关的关系。3讨论  肝包虫病手术以内囊摘除为原则。但在处理残腔上尚无统一规范的术式。既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