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论文

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论文

ID:26744538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论文_第1页
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论文_第2页
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论文_第3页
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论文_第4页
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糖调节受损阶段的早期干预治疗论文糖调节受损(IGR)介于糖耐量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空腹血糖异常(IFG)和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和标志,在危害程度上,一般IGT大于IFG。目前我国IGR患者已过6000万人。大量研究表明,在IGR阶段可造成多个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说明此阶段存在胰岛抵抗和胰岛分泌缺陷,如不加控制,最终会导致糖和脂质代谢异常,发生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freelmol/L,PG2H7.8mmol/L;IGT为FPG6.1mmol/L;PG2H7.8~11.1mm

2、ol/L;IFG/IGT为FPG6.1~7.0mmol/L,PG2H7.8~11.1mmol/L,TG1.7mg/dl,TC5.2mg/dl,LDL-C3.12mg/dl,HDL-C1.04mg/dl。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罗格列酮4mg,每日1次;二甲双胍0.25g,每日2~3次;拜糖平50mg,每日2~3次药物治疗6个月至18个月,合併高血压病患者同时降血压治疗。1.3结果干预治疗前34例IGR患者中,IFG9例,FPG6.5±0.3mmol/L,PG2H6.4±1.1mmol/L;IGT15例,FPG5.2±0.7

3、mmol/L,PG2H8.8±0.9mmol/L;IFG/IGT10例,FPG6.3±0.6mmol/L,PG2H9.1±0.7mmol/L。干预治疗2年中,有1例发展为糖尿病;23例服药6~12个月后停药,之后每3个月检查FPG与PG2H,至今血糖稳定正常;另10例继续服药干预。通过干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血脂得到改善,其中,2例轻度脂肪肝痊愈,2例服用罗格列酮的患者因出现双下肢水肿而改用二甲双胍。34例治疗过程中均无低血糖发生。2讨论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和(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代谢综合征,也是严重威胁健康的非传染的全球性流行病。随

4、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糖尿病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有1.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25将达到3亿,而我国目前已有4000多万糖尿病患者,专家预测至2015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6000万1。这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持续的高血糖将导致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发生眼、肾、心血管等不可逆的并发症。过去,人们对IGR阶段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因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饮食结构改变

5、及运动减少,IGR及DM患者出现明显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加强糖尿病的预防显得尤其重要。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代谢状态,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和葡萄糖耐量减退。对于这部分特殊人群,应尽早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干预,尽可能使他们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据2005年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的调查报告2,在IGR人群中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外周血管等病变的患病率依次为8%、12.7%、4.6%、6.7%。这表明在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早期阶段,在血糖升高程度较轻的情况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已发生,且多数患者无临床病状。如果此阶段不及

6、时有效干预,则1/3病人将不可避免地转变成2型糖尿病。事实上,在我国已经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对IGT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试验(大庆研究)3,观察发现饮食与运动锻炼干预可以显著降低IGT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危险。本文总结的IGR病人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分别加用罗格列酮或二甲双呱或拜糖平,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我们观察到经罗格列酮治疗的IGR患者停药后可以稳定血糖达半年之久,说明罗格列酮这一胰岛增敏剂是可以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二甲双呱可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肠道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血糖水平。在

7、2006年EASD年会公布的DM治疗指南上,再次强调了二甲双呱治疗的一线地位,扭转了二甲双呱肾毒性的看法,是唯一获得应用于IGT治疗的药物,目前已在全球26个国家应用于DM的前期治疗。拜糖平通过在肠道竞争性抑制葡萄糖苷酶,降低多糖和蔗糖分解生成葡萄糖,可延缓糖类的消化,减少葡萄糖吸收,因此具有降低餐后血糖和血浆胰岛素的作用,长期应用还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并降低异常高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拜糖平在DM前期、DM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三种药物的作用机理符合对抗IGR的发生,干预治疗效果明显。在使用中观察到罗格列

8、酮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和体重增加,但胃肠道反应少,减量或间断使用症状消失。而二甲双呱与拜糖平引起腹胀与腹泻的胃肠道反应相对多,但只要遵循从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