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

ID:26857857

大小:66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29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_第1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_第2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_第3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_第4页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江苏卷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20题,共13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2、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3、。首先辨别成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进行选择。精益求精,比喻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比如“美不胜收”和“数不胜数”,前者突出“美”和“多”,后者突出“多”。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刮目相看”一般指人。“励精图治”一般形容国家领导者。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

4、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

5、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辨析。题干明确要求选出“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首先应了解“比考点定位: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名师点睛】江苏卷考查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排比等,其中“比拟”“借代”“对偶”已经考查过,故今年考查“比喻”在意料之中,且“比喻”这种修辞本身不难。比喻的分类:明喻、暗喻和借喻;比喻的构成——本体、比喻词和喻体。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相似点,且本质不同。依据这些条件,考生可以先找出含有比喻词的选项,分析

6、所谓的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否满足上面所列的两个条件,比如A项的“成为”,C项的“般地”,BD两项没有比喻词,故应分析所谓的喻体是否恰当,经过分析可以发现,B项中说的是“雨”,“及时雨”与“雨”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故构不成比喻。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  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  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可以采取排除考点定位:识记文学

7、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今年的江苏卷注重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考查。此类试题在平时的练习中都有所涉及。这与历史人物和对联的配对属于同一种类型的题目。首先依据题干明确要求,比如本题,“杜甫草堂”,人物是“杜甫”,地方是“草堂”,应先在脑海中回顾如下知识:人物的生平经历、经典诗句、人物的思想特点、历史贡献、字号、活动的地方;然后依据这些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比如②中就暗含了人物的经历、朝代以及草堂的地点;④中涉及人物的字号和经典诗句。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

8、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这三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