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

ID:26990708

大小:6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_第1页
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_第2页
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_第3页
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_第4页
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许爱华(黑龙江省塔河县人民医院165200}【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403-02【摘要】目的讨论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改变生活方式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的最基木治疗。【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指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症状是胃灼热与反流,其次有胸痛、吞咽不适等消化道症状。反流相关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时,常会导致患者不适。近年的研究己证明胃食管反流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

2、呼吸暂停、心绞痛样胸痛及咽喉炎有关,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营养发育不良。实际上,胃食管反流病的研宄已从胃肠专业深入或涉及到呼吸、心血管、耳•鼻咽喉科、U腔科及儿科等专业领域。1.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的发牛.是多因素的,其中括食管木身及其防御机制的缺陷、反流物的性质、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他疾患的作用等。任何因素都对发病起一定的作用,最终导致食管组织的损害,形成各种程度的食管炎症。正常胃食管连接部存在特殊的结构,阻止胃食管反流。隔食管裂孔由膈右脚肌纤维构成,环绕食管,其收缩与食管下括约肌部位高压带的形成有关。此外,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His角}形同活瓣,在胃内压升

3、高时起关闭作用;贲门口黏膜松弛,呈花瓣状聚拢,形成黏膜玫瑰花结,亦兵有抗反流作用。目前认为这些机构因素可单独或作为括约肌的外在支持物,共同起抗反流作用;食管下括约肌位于食管末端,由测压技术证明该部位为1.5〜3cm长的高压带,一般认为是生理性括约肌。其主要作用为维持高压带,阻止胃内容物的反流。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短暂性松弛是胃食管反流病最主要的发病机制:食管清除作用仅次于机械性抗反流屏障和食管下括约肌,是防止发生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食管清除借助于重力作用、食管蠕动和唾液分泌等因素完成,其中以食管蠕动最为重要,为最主要的清除方式;胃内容物反流

4、至食管后,食管经上皮前防御、上皮防御和上皮后防御,阻止胃内容物的损害作用;胃内压高于食管内的静息压,两者管腔之间存在一压力梯度。因为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性关闭,正常情况下并不发生反流。如果此压力梯度增大,胃内容物即会进入食管。胃膨胀也是胃食管反流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有胃排空延迟,确切机制B前尚不明确;食管裂孔疝可能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损伤食管黏膜,其中损害食管黏膜最强的是胃酸和胃蛋白酶。此外,胆酸反流也可损伤食管黏膜。1.临床表现2.1典型反流症状胃灼热,胃灼热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指起源于胃或下胸

5、部向颈部延伸的一种灼热感觉,常于餐后2h内发生,服抗酸药即可缓解,可伴奋U腔内酸味或食物味道。为胃内反流物对食管上皮下感觉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刺激所致。胃灼热程度与病变程度不一定相关。食管黏膜因慢性炎症而增厚或搬痕形成,感觉减退,胃灼热症状反而减轻。食管炎形成管腔狭窄后,亦可阻止反流,使胃灼热症状减轻。胃灼热症状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奋较大的帮助。反酸、反食,是指冇酸或食物反流至食管的感觉,也为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症状之一。2.2反流相关胸痛:近年来,胸痛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症状,已被临床重视。疼痛位于胸骨后、剑突下或上腹部,常放射到胸、背、肩、颈、下颂、耳和上肢,向左臂放射

6、较多。胃食管反流病和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紊乱均可致胸痛,统称为食管源性胸痛或非心源性胸痛,易与心绞痛相混淆。2.胃食管反流检测24h食管pH监测:该法为0前诊断奋否胃食管反流最好的定性和定量检查方法。可以明确酸反流的形式、频率和持续吋问以及症状和生理活动与食管内酸度的关系。检测结果中食管内pH<4的总百分比与临床症状和黏膜损伤奋较好相关性。正常人该值<4%。该方法在内镜下食管黏膜无明显改变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方面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已成为胃食管反流病诊断的重要临床手段。胃-食管闪烁扫描:该检查技术是应用放射性核素试餐和照相观察食管内食物的滞留情况。对餐后非酸性胃

7、内容物的反流检出敏感性超过动态pH监测。若冇放射性核索存在则表示存在胃食管反流。食管测压:0前常用连续灌注导管测压系统,进行食管测压。一般说,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低于1.33kPa(10mmHg),即为食管下括约肌关闭不全的可能。单纯食管压力测定不能对胃食管反流作出诊断,测压0的是能了解食管下括约肌的长度、位置和压力,还可用来排除食管其他异常情况,如贲门失弛缓症、硬皮病和食管痉挛。近年来,随着袖套式导管长吋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监测的广泛开展,人们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研究发现,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最主要因素。T食管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