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

ID:27433220

大小:7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_第1页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_第2页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_第3页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分析杨仲秋(哈尔滨市双城区中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1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根据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瘀阻肺证等病症导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辨证治疗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因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瘀阻肺证等病症导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根据中医经验实施辨证治疗,根据临床不同病症针对性实施中药内调,总结临床资料。结果:经中医辨证治疗后,因湿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瘀阻肺证等引起的病症均得到控制,20例患者均治愈康复出院,中医治疗完全彻底根治,内调效果好,无伴发疾病。结论:中医从辨证

2、角度,从证而治,根据患者自身条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引起的不同症状,配比最佳内调药方,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临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治疗值得借鉴与推广。【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辨证治疗;中医【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75-0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常出现肺脾肾三脏虚损,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等主要症状[1],临床根据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瘀阻肺证针对用药内调改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现针对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因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瘀阻肺证等病症导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

3、病患者,总结临床治疗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因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瘀阻肺证等病症导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根据中医经验实施辨证治疗,患者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9岁,根据临床诊断20例患者均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标准,20例患者中,胸闷如塞6例,咳嗽咯痰5例,唇甲紫绀4例,以喘息气促、心悸浮肿5例。临床均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临床内症针对性用药治疗。1.2方法辨证治疗(1)痰浊壅肺证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常用药物:苏子10g、陈皮10g、法半夏12g、当归10g、前胡5g、川朴10g、肉桂12

4、g、白芥子10g、莱菔子8g、太子参10g、白术10g等。(2)痰热郁肺证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用药:麻黄5g、石膏10g、白术10g、甘草10g、生姜5g、桑白皮12g、半夏5g、苏子12g、杏仁10g、W母10g、山栀12g等。(3)痰蒙神窍证治法:涤痰开窍。常用药物:半夏5g、茯苓12g、甘草10g、竹茹10g、胆南星10g、橘红12g、枳实10g、菖蒲10g、人参5g等。(4)肺肾气虚证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常用药物:人参12g、黄芪12g、茯苓12g、甘草12g、蛤蚧12g、五味子12g、干姜12g、半夏10、厚朴10、陈皮10等[2]。(5)阳虚水泛证治法:温阳

5、化饮利水。常用药物:附子5g、桂枝10g、茯苓12g、白术10g、猪苓10g、泽泻10g、生姜10g、白芍12g等。1.3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临床所有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数据资料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分析数据,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1.结果经中医辨证治疗后,因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瘀阻肺证引起病症均得到控制,20例患者均治愈康复出院,中医内调效果明显,患者无远期后遗症出现,效果满意,根据我院医生多年临床经验,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评估原则,评估分低于20分,表示正常,治疗前患者胸闷如塞证评估为37.55±2.

6、25,治疗后患者胸闷如塞评估分为15.55±2.25,治疗后胸闷如塞症状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行前后差距较大,表不差异有统计意义。1.讨论临床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证候:痰浊壅肺证、痰热郁肺证、痰蒙祌窍证、痰瘀阻肺证等针对用药治疗,根据常见证候的不冋症状拟定完善的中医治疗方案,根据标本虚实,正确选用祛邪扶正是本病的治疗原则。一般感邪吋偏于邪实,侧重祛邪为主,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辛温、辛凉),降气化痰(温化、清化),温阳利水(通阳、淡滲),活血化瘀,甚或开窍、息风、止血等法。平吋偏于正虚,侧重以扶正为主,根据脏腑阴阳的不同,分别以补养心肺,益肾

7、健脾,或气阴兼调,或阴阳兼顾。正气欲脱时则应扶正固脱,救阴冋阳。分症治疗其原则根据症状轻重程度不同,适当加减药物,如痰蒙神窍证,该证为痰浊郁而化热,或寒邪入里化热,或风热入里,热与痰结而成。正如清?《张氏医通?肺痿》说:“盖肺胀实证居多”,病位在肺,病理因素为痰热,遵“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以清肺化痰,降逆平喘为其大法。若里热炽盛,津液耗伤,则佐以养阴之法。其主要治疗0的是涤痰开窍。常用药物:半夏、茯苓、甘草、竹茹1、胆南星、橘红、菖蒲、人参等[3]。本文研究的20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