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

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

ID:27521456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_第1页
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_第2页
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_第3页
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四川,内江,641112)【摘要】生态城市的提出绝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根植于深刻的时代背景。木文主要阐述了生态的基木概念、生态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提出了牛.态城市规划的意义。【关键词】生态;生态城市;规划原则;意义一、生态城市1、生态生态的英文单词“ecology”源于希腊语“oikos”,原意为“家”和“住所”,是指所有有机体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自身存在的生物和生存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结构及功能关系(能量流、物质流、物种流等)。生态研宄打破了传统一对

2、一的研究模式,而将研究对象置于一个广泛联系的地球大背景下,系统地考察和理解不同地域、不同范围的各种自然生命体和现象,不同种类的人类社会,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生命体和现象之间的关系。2、生态城市我国学者王如松在1987年提岀的“生态城”的概念,“就是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1]生态城市,它是既括自然环境、乂涵盖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lsqU0;生态城市&rSqU0;必须同时既是一个生物体,又是一个能够供养人和自然的环境。”[2]这里的“生态”,不能理解为生物与生物之

3、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简单的动态平衡联系。它不只是简单地对城市空气、城市水体和城市环境进行清洁;社会的和谐成为其更为重要的主旨,即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和谐。它从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延伸为以人为主、依托自然环境、有赖资源流动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统一的复合系统。简而言之,生态城市能供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场所,最终实现“自然融入城市,城市归于自然”的境界。二、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1、适应生物气候条件生物气候条件是城市建设首先面临的自然挑战,是生态城市设计的重要参数,它不仅关系到人们生存环境的舒适性,也关系到一个城市的能源

4、模式。著名设计师杨经文一直致力于将生物气候学原理应用于城市和建筑设计中,提出建筑和城市设计的生物气候感应(Bio-climatic)理论,并指出“要在建造中对自然环境施加最小的影响,并使我们的建成环境与生态圈的生态系统融为一体”。适应生物气候条件是生态城市设计的原则和出发点。生态城市设计应根植于地方生物气候条件,城市中的人工要素应与自然生物、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在此,因地制宜中的“因地”应演进为“因地、因吋、因气候”。对城市设计而言,生物气候条件属于自然地理限制因素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城市设计而言是一种制约,设计吋应结合

5、具体城市和区域的吋空位置与生物条件,与城市和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紧密结合,营造出适宜的城市空间结构。运用生物气候学,充分分析气候以及阳光、风力、温度和湿度等各种形式周边能力,为优化城市微气候和物理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实现以最少的能量消耗获取更多的舒适性,为城市居民和自然生物创造和提供理想的城市栖息环境。2、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和周围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社会+经济+自然”,具有简单性、复杂性、开放性、依赖性和脆弱性等特征,使其成为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

6、由于人口的极度密集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呈现倒金字塔模式,大量的资源性输入和废弃物输出加重了艽他生态系统的负担,密集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冲击和侵扰其他生态系统。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建立循环的生态转化结构,形成从自然物到经济产品,再从经济产品到再生资源的反馈式过程,从而增加城市的自立性,减少城市外部环境输入资源和能源。反馈式过程中使得所奋的物质和能源在循环的转化过程中得到合理而持久的使用,最大限度降低转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破坏,实现低投入、高产出、

7、低排放,达到高效、循环的“自运营”模式,使得生态城市能作为子系统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仅致力于生态环境建设,而且注重经济环境建设与社会环境建设的奋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区域的生态负扔,减少城市生产、运行和维护的成本和能耗,真正把环境与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合力。3、保持绿地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自然部分,具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生态效益、具有美化城市和陶冶情操、防灾避难的社会效益、具奋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生态城市的生态调控建构在城市安全的生态格局和

8、促进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绿地系统的建设。保持绿地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成为生态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绿地系统的建设须尊重土地的自然演进过程,结合自然布局,遵循土地利用适应性评价和生态敏感评价的分析。绿地系统的建设须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保留城市中生态价值高的自然绿地,作为整个绿地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以便利于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