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的心理护理研究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的心理护理研究

ID:27649243

大小:72.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的心理护理研究_第1页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的心理护理研究_第2页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的心理护理研究_第3页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的心理护理研究_第4页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的心理护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的心理护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的心理护理研究张伟杰曹清(通讯作者)(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心内一科200090)【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303-03【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抑郁焦虑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在我国老年人疾病发病率中居首位,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占老年住院人数的20%以上[1],同时心血管疾病也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心身疾病。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相当高,达40%〜50%[2],其中以抑郁焦虑负性心理反应为主要临床症状。抑郁焦虑负性心理反应可促进心血

2、管疾病的发牛.,而心血管疾病发生后也可伴发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反应[3]。由于心血管疾病症状多不典型,病程较长,反复住院的概率高,老年患者容易产牛.抑郁焦虑负性心理。这些不良心理反应能够加重心血管疾病病情。临床上在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减缓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4]。木文就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焦虑负性心理反应及其心理护理研究进行分析探讨。1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心理临床表现1.1抑郁心理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表现为抑郁发作症状,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

3、修订版中抑郁发作的定义:为患者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症状至少持续2周以上,主要症状:情绪低落、乏力、活动减少;次要症状:愉快感、兴趣或者专注力降低、疲劳感、睡眠障碍、食欲减退、自信心丧失和自卑、罪恶感;躯体症状:兴趣丧失、早醒、早上抑郁加重、精神运动性激越或阻抑、食欲丧失、体重减轻、性欲丧失[5]。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度抑郁,兵有上述2-3种症状不等。郑颖[6]等对92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调查与心理分析发现,表现为抑郁状态的患者约占73.9%,临床行为表现为对生活及治疗均不感兴趣,言语较少,表情木讷,喜欢独处等。刘倩云[7】等对老

4、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显示表现为抑郁状态的患者约为45.1%,可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等躯体不适症状。1.2焦虑心理焦虑是指无明确对象的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将要发生的某些危险事件的不愉快心境或体验[8】。焦虑心理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三种表现形式:①植物性焦虑:心悸、胸闷、气促、多汗;②精神性焦虑:紧张、心慌、恐惧;③运动性焦虑:肌肉紧张、颤抖、不安。临床上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以植物性和精神性焦虑症状为主。陈银娣等研究发现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患焦虑症状者占69%〜70.4%。国外文献报道[9],西方发达国家以冠心病、急

5、性心肌梗死住院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69%合并各种焦虑症状,而在心脏病监护病房(CCU)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合并焦虑情绪。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症状的患者多表现为烦躁、愁眉不展、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的生理表现,如心率和血压增高,骨骼肌紧张、发抖和震颤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孤独、无助感、焦虑不安,严重影响睡眠和休总[10-11]。2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抑郁焦虑心理的病因分析2.1抑郁心理分析产生抑郁心理反应的原因复杂,与患者自身环境、社会关系及家庭状况有关,同时也与医疗环境以及与医务人员的医患关系有

6、关。主要有:①在tl常生活中,自理能力降低或丧失;②缺乏对健康定义及含义的了解,自我评价水平低;③经济负担重,长期大量的医疗费用的投入和花费;④负性生活事件及缺乏社会或家庭的支持系统等,而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均可使患者产生苦闷、孤独、情绪低落、自卑、极度消沉、兴趣减退、悲观失望等抑郁状态。对于不向的抑郁症状,除了临床用药及基础护理外,要额外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实现个体化护理模式。2.2焦虑心理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也很复杂,主要与自身状况,家庭及医疗环境和社会关系等相关。①患者自身状况患者对疾病性质缺乏正确认识。部分心血管

7、患者得知自己患病后,多需要卧床休息,原来的生活规律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焦虑;而一些住院吋间长,病情反复迁延的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病情逐渐稳定、好转,但在这期间也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病情奋可能发生反复或恶化,这吋患者产生紧张、焦虑、悲观的心理,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部分患者又偏偏不服老,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估计错误,而产生焦躁情绪;部分老年患者缺乏对疾病特点的了解,迫切希望恢复健康,对疾病的恢复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未达到苏期望值,便会产生焦躁心理,从而进入病情加重--焦躁--进一步

8、加重的恶性循环。②家庭因素,长期的医疗费用,对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家庭关系不和睦,缺少家人的支持与关心等都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使患者顾虑重重,从而产生焦虑心理;③医院环境与人际关系陌生;陌生的医疗环境,医护人员忙碌穿梭,加之病痛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