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书心得

传习录读书心得

ID:27819282

大小:52.05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6

传习录读书心得_第1页
传习录读书心得_第2页
传习录读书心得_第3页
传习录读书心得_第4页
传习录读书心得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习录读书心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传习录读书心得篇一:传习录读后感知行合一《传习录》读后感对《传习录》的了解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最初源于《明朝那些事儿》对王守仁的介绍,当年明月用易懂并略带诙谐的文字,描绘了一代巨儒王守仁的传奇一生,使我等对其人、其德、其功、其言、其行不胜感佩。由感佩而生好奇,由好奇而生探究之心,对各种传记胡乱翻阅一番,掩卷沉思,敬慕之情更甚,其经五溺、三变而不改圣贤之初衷,出入佛老而终归儒家,传经布道而不论贵贱贫富,学究天人亦能济世安民,真可谓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由敬慕而生学习之心,于是对记录其言行、

2、反映其思想的《传习录》细读一番,亦生一番感慨。还是先介绍一下王守仁先生吧,王守仁(1472年10月31H-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别号阳明,谥文成。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作为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

3、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遵循儒家创始人孔子“述而不作”的思想,王守仁亦未留下集中反映其思想的专门著述,不过从其弟子记录的言行及其一些书信诗作中亦可反映,《传习录》就是这样的。该书主要记录了王守仁的语录及其论学书信等,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其讲学的语录,中卷主要是书信,下卷主要是在其去世后有陈九川、黄直等人提供并经钱德洪整理的经论,《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守仁的思想。主要是三点

4、,即“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通读此书,感受最深的便是其中的“知行合一”。“知”和“行”的关系,也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这是一个困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问题,知先行后、行先知后等等议论纷纷。至宋明,作为官方认可的程朱理学,其认为知先行后的思想成为了主流。在此情况下,王守仁先生能够突破成见,提出“知行合一”就是一个巨大的创新,他主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行是知的表现形式和补充,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对我们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上也很有指导意义。就生活上来说,我们常常会反省过去,常常会思考未

5、来,然而对于反省和思考的结果,却常常由于懒惰甚至逃避而不去实践,这样我们总是按照思维惯性在重复走过去的路,重复过去的错误,生活陷入无穷无尽的悔恨之中,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迈出“行”的那一步。记得一个笑话,一个人陷入穷困潦倒之中,他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认为买彩票中大奖是最快捷的事情了,于是天天去教堂祈祷彩票能够中大奖,上帝却替他暗自着急“你倒是去买彩票去啊”。就工作上来说,理论学习很重要,但抛开实践,理论将成为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在提升自身能力时,不仅要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更主要的是加强实践的锻炼

6、,在实践中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积累处理现场的经验,只有这样自身能力的提高才不是一句空话。篇二:传习录读书笔记《传习录》读书笔记每读《传习录》,与每天的工作学习结合比对,进而反省自身心性,偶有所得,感慨良多。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时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原来阳明先生的弟子陆澄遇到的问题与我一样,纵有千般想法,百样主意,却常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便偏离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永远没有付诸行动。先生教诲:常

7、称为思想巨人行动矮子的原因,是因为只知道冥想,只知道发呆,却没有把功夫放在克制自己的私欲上,这私欲是懒惰!是患得患失!是畏惧困难!如果这样,必然一事无成。“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人,必须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练自己,才能成长,才能在不进则退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心性的修习,并不能只是静养空谈,而应该用具体的事情来磨练自己,这样才能拥有独立坚韧的心性。这也是知行合一的一个很好体现了。如果我们能深刻地认识到,把去做具体事物,当成磨砺自己心性的磨刀石,那么在做具体事情的时候,便能很好地投入,很好地

8、克服自己的懒惰等私欲了。我们要到达的境界是“静亦定,动亦定”,在思考和行动的时候,都能一以贯之。先生曰:"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式功夫。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若靠那宁静,不惟渐有喜静厌动之弊,中间许多病痛,只有潜伏在,终不能绝去,遇事依旧滋长。循理为主,何尝不宁静?以宁静为主,未必能循理。”磨练自己的心性,探寻世间大道,没必要一定是静养,没必要一定安安静静地躲在屋子里做学问。应该不论是在思考的时候,还是在具体的行动中,都磨练自己的心性,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