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和坚持实践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掌握和坚持实践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ID:27898722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掌握和坚持实践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_第1页
掌握和坚持实践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_第2页
掌握和坚持实践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_第3页
资源描述:

《掌握和坚持实践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掌握和坚持实践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__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要顺应社会的趋势和历史的潮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就必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我们确立科学的世界观的理论依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途径,是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从原著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怎样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阐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而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建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

2、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恩格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魯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提纲》共11条,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条),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第二部分(第2条)阐述了新唯物主义的基本特点;第三部分(第3-9条)则对旧唯物主义的各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第四部分(第10条)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立足点的不同;第五部分(第11条)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宗旨。马克思在第一条中,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和唯心主义的特点。“从前的

3、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事物、现实、感性)的直观被动的反映,不理解认识包含有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而唯心主义虽然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却“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在第二条中,阐明了实践是思维的基础,是检验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

4、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在第三条提纲中,指出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即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学说,不能正确说明人和环境、人和教育的辩证关系,必然陷入唯心史观,因为这种学说不了解革命实践的作用,没有实践的观点。马克思指出:第一,“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第二,“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马克思在第四条提纲中,肯定费尔巴哈“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同时指出,“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

5、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在第五条屮,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在第六条中,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对人的木质的观点是唯心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进而提出了一个著名原理:“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第七条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需要说明的是,费尔巴哈在这儿所说的“宗教感情”,是指人人都天生就有的理

6、智、意志和感情等人类的共同的理性,而不是指宗教徒对宗教信仰的感情。)在第八条中,马克思再次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而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屮得到合理的解决。”在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直观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至多只能认识社会现象,而不能认识其木质。在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旧唯物主义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新唯物主义阶级基础的则是无产阶级,“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最后,马克思强调,新唯物主义的宗旨是改造世界,这是它同以

7、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学习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首先让我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中的最基本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淮。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一致的基础也是革命的实践。学习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还让我认识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首先是由人的社会性、由人的社会联系决定的。一个人的本质之所以不同于另一个人的木质,也就在于其社会联系与他人不同。其次,人的木质不是由社会联系的某一方而所决定的,而是由其全部社会联系即全部社会关系总和所决定的。再次,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具体的,因为社会联系总是在发展变化的。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

8、的提纲》,让我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看到事物之间的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