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效果观察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效果观察

ID:27926136

大小:61.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效果观察_第1页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效果观察_第2页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效果观察_第3页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抗艾滋病毒药物致肝损害效果观[摘要]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胶囊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出现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82例诊断为因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炎的艾滋病初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予口服葡醛内酯片(每次0.2g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每次70mgtid),疗程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表1)。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不停用抗艾滋病毒药物。对照组给予口服葡醛内酯片(每次0.2gt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水飞葫宾胶囊(每次70mgtid,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疗程2周。治疗期间禁酒及高脂饮食。在用药2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回访,观察并记录临床症状体征情况,包括使用水飞蓟宾后的不良反应,同时抽血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1.3疗效判定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观察指标进行比较。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3、(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以及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ALT、AST均较前下降50%;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没有明显改善,ALT、AS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低水飞蓟是菊科水飞蓟属草本植物,水飞蓟素是从水飞蓟种子中提取的一种新型黄酮类化合物,由水飞蓟宾、水飞蓟宁、水飞蓟亭3种同分异构体组成,其中水飞蓟宾含量最高,活性最好[7]。研究表明,它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反应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保护肝细胞膜[2],同时还有清除自由基、抗谷胱甘肽排空等作用,进入肝细胞后通过与雌二醇受体的结合并激活,促进酶及结

4、构蛋白等的合成,并间接促进细胞DNA的合成,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8]。可见其药理效应广泛。本研究通过随机及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水飞蓟宾具有很好的降低抗艾滋病毒药物引起ALT、AST升高的作用,与常规保肝治疗相比,用药2周内多数患者肝功能显著恢复,接近正常水平,在肝功能各项指标好转的同时,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也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说明水飞蓟宾具有明显的肝细胞损伤拮抗作用,阻断毒物对肝细胞膜的损伤,抑制毒性产物的生成,从而降低血清转氨酶及转肽酶,迗到护肝的目的。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现应用水飞蓟宾的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其安全

5、性好。因此,对于艾滋病初治病例,HAART后出现总胆红素正常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在不停止HAART的基础上,采用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效果显著,且未见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李在村.HAART相关的肝毒性[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23):15.[2]于乐成,顾成海.水飞蓟素药理学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8):493.[3]BenichouC.Criteriaofdruginducedliverdisorders[J].Hepatol,1

6、990,11(2):272-276.[4]WeberR,SabinCA,Friis-MellerN,etal.Liver-relateddeathsinpersonsinfectedwiththe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heD:A:Dstudy[J].ArchInternMed,2006,166(15):1632—1641.[5]Tikook,TamtaA,AliIY,etal.Tannicacidpreventsazedothymidine(AZT)inducedhepatotox

7、icityalongwithinexpressionofPARGandhistoneH3acetylation[J].ToxicolLett,2008,177(2):90-96.[6]李凌华,唐小平,蔡卫平.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肝损害的相关因素[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0,37(3):181-184.[2]巫秀美,刘光明,冯玉冰,等.水飞蓟宾类黄酮木质素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物研究杂志,2010,37(3):187-197.[3]RajnarayanaK,ReddyMS,Vidyas

8、agarJ,etal.Studyontheinfluenceofsilymarinpretreatmentonmetabolismanddispostionofmetronidazole[J].Arzneimittelforschung,2004,54(2):109-113.(收稿日期:2013-02-28本文编辑:林利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