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

掌握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

ID:27934798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掌握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_第1页
掌握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_第2页
掌握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_第3页
掌握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_第4页
掌握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掌握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掌握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规律山水游记散文是古代文学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唐宋的散文,不管是其思想内容还是其艺术成就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巅峰,因此,我们有责任来了解它,继承它的优良传统。高中必修教材选取了其中的好多篇章作为教学内容,高考也常常选取其中的某篇文章作为阅读欣赏文本,但许多学生不了解此类文章的特点,不会阅读,或者阅读中把握不住重点,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古今山水游记散文的一般区别,在论述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一些特点基础上,重点总结了阅读欣赏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一些规律方法,以期对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有点裨益,如此笔者也就很欣慰了。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和现代山水游记散文相

2、比,不管是篇幅长短、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等都有其独特之处。如果我们把握了它们的特点,就不难阅读此类文章。总的说来,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篇幅短小精悍,?丫构紧凑,内容集中现代山水游记短则上千字,长则几万字;而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大多在千字左右,而且因为内容的相对集中单一,不枝不蔓。结构上多表现出紧凑严密等特点。这固然和其语言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文言文呈现出凝练隽永这一特点且大量使用省略句式;而白话文明快易懂、表意具体详尽。但笔者觉得主要是和古人写作目的密不可分。古人写作山水不重在写景,而重抒情崇说理,因而描写景物绝不很详尽,侧重点非常明显,该写的写,该略的只字

3、不提,该详的浓墨重彩,该略的惜墨如金。而今人写作此类文章则不然,大多以写景抒情为主,或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或表现登山游水的点点滴滴感悟,写景状物常常占据了大量篇幅,有点类似“汉大赋”结构,此其一也。二、表现手法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内容的不同,古代山水游记常常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大多以议论为主,而今以记叙描写为主。了解了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大体特点,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观其景文中哪些文字是写景的,什么地方的景,景物具有什么特点等等,抓住了景物这一条线索,基本上就把握了文章的脉络。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其中一二段文字属于记游部分,先写游山

4、,突出山名、本名,倒地之石碑及碑文;再写游洞,突出前洞平且近、游者众,后洞险以远、游者少之特点,这就是记游部分。文字如此之洗练,犹如白描,山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石,只字未提,篇幅上占不到全文的一半。同样,苏轼的《赤壁赋》历来也为人们称道,脍炙人口。但观其景,也不过如此:“苏子与客泛舟,游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就是所谓之景,概括起来不到五十个字,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景的语句都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同为赤壁之境,但后者何其壮观,何其有气势,道尽了赤壁雄风。但且不急。(二)看其事,即看人物活

5、动写景散文中,写景之中交待人物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阅读欣赏时绝不可忽略之。《赤壁赋》中,人物活动就有:苏子与客夜游赤壁、饮酒、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唱歌以及人物的感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为什么要写人物活动呢,结合下文,不难发现,这些正是为下文写客人吹洞箫继而感叹人生无常和短促作铺垫。《游褒禅山记》中未记这些活动,而重点强调“余于四人拥火以入”途中“一人呼,不出火且尽”,作者感受为“悔”,寥寥几语,但后面议论同样与此有着不可密分的关系。《兰亭集序》中叙事同此,尤与《赤壁赋》似。(三)悟其情情感是散文的灵魂,此为重点。因此在阅读中必须抓住这条主线,但一定要明白大

6、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赤壁赋》中由“乐”到“悲”再到“喜”;《游褒禅山记》中情感由“乐”(此种情感可以推断)到“悔”再到“叹”;《兰亭集序》中由“兴”到“悲”再到“痛”。所有散文作者的情感变化都是非常分明的。阅读中如果能抓住这些情感词语,也就抓住了解读这类文章的钥匙,也就把握住了散文的思想内容。(四)赏其理人们常说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里的“情”、“意”,绝不仅仅是情感、情绪,常常还含有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独特看法与思考。如《兰亭集序》中王右军就由眼前之乐、眼前之景、眼前之文中,结合东晋当时大多士人崇尚玄学之歪风就提出了“死生亦大矣”这一人生

7、命题;《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就悟出了治学处事必要的三因素,即志力物,尤其强调“志”的重要性;《赤壁赋》中让我们理解了“永恒与短暂”的相对性,“乐观人生与悲观人生”的不同。三、综合景事情理,享文章之妙在我们分块欣赏了文章中的美景乐事情趣哲理之后,如果我们再能把几者综合起来欣赏,就会了解作者行文之旨:借景抒情、借事说理;就会体味到作者行文之妙:结构之美、照应之圆、思维之密、语言之工。总之,虽然人们常说文无定法,但笔者觉得所谓的“法”应是具体的写法,就宏观而言还是有规可循,有章可依的。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阅读欣赏定会事半功倍的,就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