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伦理现代商业精神

儒家伦理现代商业精神

ID:28053498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儒家伦理现代商业精神_第1页
儒家伦理现代商业精神_第2页
儒家伦理现代商业精神_第3页
儒家伦理现代商业精神_第4页
儒家伦理现代商业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伦理现代商业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儒家伦理与现代商业精神——对余英时、杜维明先生两篇文章的反思释青平内容提要:本文试着以余英时先生《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与杜维明先生《儒家伦理与东亚企业精神》两篇文章的反思为线索,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儒家伦理与现代商业精神”。本文作者认为,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讨论的是一个资本主义“动力”的问题而不是“起源”的问题。本文作者还认为,西方伦理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而东亚儒家伦理却是一种集体主义的伦理,故而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可以很合理地解释作为个体劳动者所具有的内在动力,但“东亚儒家伦理”,却能够很好地为一个集体提供整体结构上的内在动力。一、引言

2、关于儒家伦理与现代商业精神的问题,是一个讨论的热点,已经有很多人讨论过了。它起因于马克斯·韦伯关于“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述,又因东亚工业国家与地区的经济突兴而被热烈讨论。韦伯无疑是一座思想高峰,他的思想与理论在学界始终具有经典与权威的地位。在讨论“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个问题上,韦伯代表性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与《中国宗教》两部著作中,前一著作奠定其理论框架,而后一著作则从更广泛的视野上为其理论提供佐证。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新教伦理有关,可是韦伯同时还在《中国宗教》一书中用同样的理论框架将中国的儒家伦理与新教伦

3、理进行了比较,他却发现,儒家伦理似乎与新教伦理有着全然相反的特征,在新教伦理中,为资本主义做出巨大贡献的那些精神,儒家伦理中不仅没有具备,而且似乎处处与之相反。所以,资本主义不能在儒家文化传统中产生,这似乎是合乎情理而又无可奈何的事。言下之意,让人很容易理解到,现代化这现代文明的产物,与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应是无缘的。韦伯当然生得早了点,没有看到现代东亚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奇迹,作为儒家文化圈内的日本、台湾、香港、南韩、新加坡、还有正在蓬勃兴起的中国大陆,不仅成功地完成了工业化的转换(中国大陆虽起步晚,但正在走向正轨,成就可以预期,也有目共睹),而且呈现出了骄人的业绩,竟然出现欧美等老牌资

4、本主义不曾有过的发展速度,仅仅几十年就实现了他们几百年取得的成就。显然,这些东亚国家都有着共同的儒家文化传统,它们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也肯定与儒家文化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联系。于是,重新反思韦伯的结论便成了一个众所瞩目的新课题。反思往往都会从两个角度展开:一个角度是沿用韦伯的思路,重新思考并开掘儒家伦理所具有的内在特征,找出它与现代工业文明相一致的话语;另一个角度则是对韦伯的权威进行挑战,指出韦伯的片面与不足,为儒家思想价值的阐释,找到重新诠释的语境。在海外学人中活跃着的新儒家学者的代表人物中,余英时与杜维明俩先生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是很值得关注的,他们俩人恰好分别代表了上述的两种不同倾向

5、。本文试着就余英时先生《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与杜维明先生《儒家伦理与东亚企业精神》的两篇文章略作评析,并由此而引发,提出本文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当然,本文的用意并不是指出两位当代巨哲有何差错,而只是略陈其不足,应该承认,他们的思考都包含着某些相当合理的成份,但很显然地,却有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没有被他们观察到。东亚的经济奇迹,绝不可能由单一的原因所造就,那么,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呢?.---二、余英时先生的观点无论余英时还是杜维明先生,在对待韦伯思想时,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承认了韦伯理论的合理性,认为新教伦理确实与资本主义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在如何将韦伯

6、的理论应用并解释东亚奇迹上,俩人却有所分歧:在余英时眼中,韦伯理论本身是合理的,但其论据却有欠缺,尤其在涉及以中国儒家思想作为其比较依据时,没有看到儒家伦理中与新教伦理十分近似的那些成份,故而显得武断与片面;而在杜维明眼中,韦伯理论虽然合理,却不全面,不具有普遍性,韦伯指出了实现现代化的某一种途径,然而他显然没有看到,实现现代化还可以有另外一条道路,至少会有一种不同于欧美并在儒家伦理影响下的东亚模式。余英时先生的巨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从史学的角度,集中考察了16到18世纪(即明清之际)中国本土所化育出的商业精神。固然,余先生在回应杜维明先生《从世界思潮的几个侧面看儒学研

7、究的新动向》一文的相关批评时,谨慎地陈述自己此作不是韦伯学的讨论,而只是以韦伯的理论作为“引子”。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余先生的研究及阐释,确实是以韦伯理论为其框架,并处处针对其理论有感而发的,故而余先生自谓其为“引子”,并非仅仅只是开头引用的几句话,实际上即是全着的理论大纲。事实上,关于伦理文化(传统宗教与传统思想)与资本主义关系这一问题,确实是韦伯所提出的问题,所以任何相关论述,都必定以韦伯为潜在的对话者,涉及的问题,也必然围绕韦伯的问题而展开。《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