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量评估和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析

产后出血量评估和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析

ID:28071569

大小:64.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产后出血量评估和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析_第1页
产后出血量评估和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析_第2页
产后出血量评估和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析_第3页
产后出血量评估和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析_第4页
产后出血量评估和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后出血量评估和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后出血量评估和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探析【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量的评估方法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接待的分娩孕妇309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她们的临床资料,采用容积法与称重法评估产后出血量,将产后2h内出血量彡400ml或者产后2h后出血量彡500ml作为产后出血的标准,分析产后出血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3097例孕产妇,符合产后出血标准的对象有39例,百分比为1.26%;产后出血主要因素有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产道损伤、胎次、剖宫产、早接触早吮吸等。结论:为

2、了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及其死亡率,就应加强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与分析,之后才能找出应对措施加强处理,比如做好孕前宣教及管理,同时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提高助产人员技术,尽量倡导早接触早吮吸等,这些对于临床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关键词】产后出血;出血量;评估;相关因素;容积法;称重法【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308-02产后出血属于产科分娩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降低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研究与探讨的重要课题。就国内孕产妇死亡监测协作组有关调查与研究中显示,在孕产妇死亡因素中,产后出血

3、占了很大的比例[1]。为了进一步分析产后出血量的评估方法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我院针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接待的分娩孕妇3097例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0月接待的分娩孕妇3097例,根据产后出血相关评定标准对研究对象产后出血量进行评估后发现,有39例患者为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6%。在这39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4例;年龄在21〜38岁之间,均值为28.4±3.7岁;孕周在29〜41周之间,均值为38.9±1.7周;剖宫产19例(均有相关指征),自然

4、分娩18例,2例产钳助产;4例发生在产后2h后,35例发生在产后2h内。1.2方法1.2.1产后出血量评估方法产后出血量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1)临床估算法:即助产人员根据自身经验结合临床表现来进行出血量估计(本次研究未采用)。2)容积法+称重法:其中容积法采用的工具为量杯,而称重法采用的工具则为电子秤。容积法操作为:胎儿在分娩后,待羊水流尽,利用改装后的粘帖手术巾粘帖在会阴部,以此进行出血量收集,其中包括胎盘中的产妇的血液,收集完成后利用量杯进行测量,得出出血量VI。(剖宫产时则采用负压瓶,方法大致相似,只是计算前后负压瓶重量差,然后将差值(g

5、数)除以1.05便能获得出血量。)称重法的操作为:称重分娩中使用的染布染血前后重量,将差值(g数)除以1.05便能获得出血量V2。产后出血量=V1+V2。1.2.2观察指标本次研究针对产妇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单/多胎妊娠、产程、胎产次、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出血原因、胎儿体重及治疗措施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可能在于本次研究剖宫产产妇皆符合相关指征。为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为了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要尽量严格剖宫产指征,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

6、根据相关规范进行。针对前述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对策,比如说针对1)与2),就要做好孕产妇婚前与孕前宣教,给予积极的避孕指导,以此降低人流次数;胎盘娩出后要进行残留检查,察觉有残留要及时清除;为了避免前置胎盘产妇产后出血,产前就要做好相关的B超检查,以此确定胎盘位置,从而选择合适手术切口,手术中尽量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手术等,此外还要做好相关的产后出血抢救措施。针对3),出现宫缩乏力后,要尽快采取缩宫素处理,以及给予子宫按摩,若这两种方式无法改善宫缩乏力,则采用二线药物如前列腺素制剂进行处理,而巨大儿、继发性宫缩乏力、羊水过多的孕产妇在胎儿

7、娩出后要进行预防性用药,防止产后出血。此外,临床研究表明,早接触早吮吸是一种保护因素,可以促进子宫收缩,故而建议母乳喂养,以及尽量早接触与早吮吸。总之,为了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及其死亡率,就应加强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研究与分析,之后才能找出应对措施加强处理,比如做好孕前宣教及管理,同时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提高助产人员技术,尽量倡导早接触早吮吸等,这些对于临床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1]吴丽丽.建立自然分娩临床护理路径联合4T高危因素评估对预防产后出血的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0):255-256.[2]王梅.产后出血

8、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129-130.[3]李蕴华.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