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院前急救效果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

多发伤院前急救效果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

ID:28084254

大小:7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多发伤院前急救效果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_第1页
多发伤院前急救效果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_第2页
多发伤院前急救效果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_第3页
多发伤院前急救效果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发伤院前急救效果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发伤院前急救效果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汪娟1胡讼涛2陈安清1张思义2乐泳池1(1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435000;2湖北省黄石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外科435000)【中图分类号】R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174-02【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2010年度1月一2011年12月,120急救中心多发伤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因素,对院前急救模式和技术应用作进一步探讨。方法分析565例院外创伤病人的现场及转运过程救治资料,利用(AIS)损伤定级标准,对伤员损伤严重程度进行分析,依据作出的初步判断,执行准确有效地救治措施。结果通过对多发伤院前急救

2、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整个救护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结论运用多发伤院前急救技术,客观准确地评估创伤严重程度,第一时间去除即刻性致死因素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关键词】多发伤院前急救损伤程度急救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建筑业,交通工具等发生的意外所导致的创伤越来越多,创伤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多发伤发生率为68.12%,肌体有2个或以上的脏器或解剖部位,同时或相继遭受损伤,其中至少有一处可能危及生命,院前急救时及时处置救治,是保证伤者存活率及预后的关键环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一2011年12月,我院急诊科120中心共接诊

3、,各类多发伤患者565例。其中男性347例,女性218例,年龄4—71岁,平均(31.8±9.7)岁。损伤部位:腕、踝及皮肤软组织等轻微伤除外,主要部位:腹部伤162例;胸外伤141例;颅脑损伤153例。四肢开放性损伤109例。其中单1个部位114例;2个部位187例;3个部位183例;3个以上部位81例;开放性损伤393例;闭合性损伤162例。1.2方法1.2.1创伤分级AIS级损伤定级评分标准(AbbreviatedInjurgScale)[1】,是由美国机动牢医学促进会(AAAM)编著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方法。它依据损伤的程度,并按照身体区域对每一损伤部位进

4、行6个等级序列的划分,其中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中重度为3分;重度为4分;危重为5分;极重度(0前不可救治)为6分,本标准用于转运过程中损伤程度的初步判断。依据本组研究对象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对研究对象给出分值(见表1)。表1AIS评分损伤程度例数分布(n.%)总例数轻伤(≤4)中度(10—I6)重伤(≥l7)其它565237(41.9)169(29.9)92(16.4)67(11.8)1.2.2急救技术的运用事发现场和转运途中,客观、准确地评估损伤严重程度,第一吋间去除即刻性致死因素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2】,达到维持呼吸和氧合需要多项急救技术综合应用(

5、见表2)。表2急救技术在院前急救时的运用(n.%)总例数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仪静脉输液扩容脱水止血包扎固定565116(20.5)192(33.9)359(63.5)532(94.2)电动吸痰呼吸机支持及支气管插管心肺复苏69(12.2)83(14.7)71(12.6)2院前急救多发伤效果的影响因素2.1临床反应吋间发生损伤至得到相应奋效救治的吋间为临床反映时间(responsetime)。lh是抢救创伤休克的黄金时间,院前急救的特点是要及吋准确地到达呼救现场。本次研究资料显示:急救到现场的平均吋间不超过为(9.47±1.21)min,与有关报道:日本东京2

6、005年,急救到现场的平均时间不超过lOmin相近。苏磊等报道: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危重病救治中心到达现场所需吋间平均(10—15min),为62.40%,有一定可比性[3】。2.2损伤程度评估院前急救事发现场环境复杂,急救对象伤情呈多样化表现,通过短时间体检,依据AIS损伤等级标准迅速对伤员作出伤情评估,确定抢救措施,并进行有效地处置。转运途中,及时向急诊中心通报急救情况。准确报告伤员伤情及伤员数量,损伤程度。调度指挥中心随吋监控救护状态,作好应急处理准备,入院后继续进行抢救,安排相应的手术。2.3救援技术运用多发伤会导致伤员出现休克、窒息、大出血、心脏骤停,开放性气胸,腹

7、部脏器暴露体外等危急症状。需要优先处置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施行呼吸道梗阻排除措施。对多发损伤对象首先判断有无意识障碍。观察瞳孔大小的改变。对骨折伤者必须进行固定制动,避免加重损伤。院前急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救治程序,充分依据现奋的检测结果,果断地采取冇效的抢救措施,最人限度地降低伤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2.4急救效果评价本研究表明,我院120急救中心,呼救一到达间期平均吋间为(9.47±1.21),安全转运多发伤伤员565例。轻伤(≤4)257例;中度伤(10-1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