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

地方戏曲―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

ID:28085366

大小:69.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地方戏曲―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_第1页
地方戏曲―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_第2页
地方戏曲―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_第3页
地方戏曲―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_第4页
地方戏曲―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方戏曲―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方戏曲一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摘要】:花朝戏作为民间小戏种,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花朝戏人承前启后、博采众氏、与时创新,使其虽饱受风雨沧桑但至今仍生机勃勃、艺韵留香、魅力小减。地方戏曲花朝戏的传承与发展,牵动着客家人的心,被赋予新的文化精神,必将迎来新的事象。【关键词】:花朝戏;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一、花朝戏的地位和影响花朝戏是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的地方小戏。源于神朝的花朝戏,从祌朝到花朝,从传统到现代,打破了“小三戏”的局限,成为日臻成熟的富有特色的地方小戏剧种,成为客家地区独特的民间艺术文化、我国独一无二的稀有剧种,承载着客家人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人文思想。花朝戏的传

2、承与发展在探讨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1988年,紫金花朝戏被中国现代杰出戏剧家曹禺先生题赠为“山沟里的山茶花”,十年后,紫金县花朝戏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2006年,花朝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花朝戏的起源和形成花朝戏起源于客家民俗祭祀形式的“神朝”,传统声腔以“神朝腔”和“小调腔”为主,流行于粵东客家地区,紫金、五华、惠东、惠阳、河源、龙川等多地都有花朝戏班的足迹。1.花朝戏形成的萌芽期花朝戏的萌芽地永安县(今紫金县)是客家民系的聚集地,最早可查的史料对于这种祭祀形

3、式的“神朝”可见修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的《永女县次志?永安县四十四图》卷十四风俗篇,其记载道:“俗信巫,有病将自己庚甲就巫论之。巫口此乃某祌某鬼为崇,轻则田酒食攘送门外,是口设鬼;重则挂神于屋,巫作女人装扮,鸣锣吹角而舞,有赎魂、破胎、行罡、显阳、援花、唱鸡歌诸术。”东笔记》卷一2.花朝戏形成的雏形期清代李调元在《南越笔记》和中曾记述:“粤东的永女俗尚师巫,巫作效好女子,吹牛角鸣锣而舞,以花竿荷一鸡而歌。其舞口赎魂之舞,口破胎之舞;歌口鸡歌,口暖花歌”。当地人把这种巫之歌舞称为“跳神朝”,是乡人于庙宇落成或疫病流行之际,请来巫师设坛祭神所做之的法事。“神朝”是客家

4、民俗活动中的一种形式”。此后“跳神朝”小断沿传,在同治二年(1864)的《广东通志》中以及吴震方的《岭南杂记》中都有关于此民俗的相关记载。至光绪末年,花朝戏已初具稚形。1904年前后,紫金县鹤鸽塘神朝艺人叶春林组建了第一个花朝戏班“定长春”,编演了《秋丽采花》等早期的剧目,这标志着花朝戏民间小戏剧种已经开始形成。花朝戏在当时落后的山区深受民众喜爱,陆续出现了“紫华春”、“庆祥春”、“定华春”等戏班,剧目多反映男女青年渴望婚姻自主、讥讽封建礼教制度,角色行当通常只有小生、小旦、小且。三、花朝戏的改变与发展1.花朝戏发展的兴盛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了花朝戏的兴盛时期。

5、当时有戏班19个,一百多艺人,剧目近百个,唱腔曲牌百余种。花朝演出多在神诞、节庆时进行,常与神朝相连在一起的,一般分三段进行:一是八音闹台;二是神朝歌舞;三是花朝戏。花朝戏在小断的发展中曾受粤剧、采茶戏和汉调木偶剧的影响,清末民初时,紫金县就有上述剧种的戏班活动,花朝戏从中吸收了小少剧目、小调曲牌、文武场音乐及表演技艺,角色行当也随之增加,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花朝戏繁荣和发展。2.花朝戏发展的转折期花朝戏的发展在上个世纪中期历经了两次转折,第一次是建国前后,第二次则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四十年代末,花朝戏班为集镇贴场服务的演出增多,这类演出也有小做神朝的,但仍有演

6、出前“请神”,结束时“酬神”的规矩。因此,花朝戏被认为有伤风化,屡遭禁演,加上战乱和灾荒,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大部分花朝戏班解体,艺人或逃难异乡或弃艺归农,花朝戏一度濒临煙没。新中国成立后,花朝戏从神朝中彻底分离而出,将带有迷信色彩的旧俗完全革除。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力一针指导下,花朝戏清除了迷信、色情的表演,净化了舞台,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开始探索建立导演制度,从此,花朝戏表演的脚色行当有了比较细致的分工,花朝戏不断吸收学习新技艺、新程式,特别是象水袖功、架子功的引进运用,是花朝戏表演艺术的一次飞跃,使剧种舞台艺术更加丰富多彩。1951年,升车乡业余花朝戏剧团编演

7、的《老少开心花》参加粤东区业余民间艺术汇演,后经修改更名为《八十老翁跳花朝》参加广东省农村业余文艺汇演,演出获得奖励和鼓舞。紫金县文化部门也进一步重视,于1957年成立由老艺人和文化干部共同参与的紫金县花朝戏艺术研究小组,开始对花朝戏传统剧目、音乐唱腔曲牌等进行系统记录整理,并组织下乡巡回演出,一些乡村也成立业余花朝剧团,花朝戏又在舞台上活跃起来。1962年,紫金县花朝戏剧团的创作剧目《苏丹》创造了连演百场的纪录。1963年,周恩来总理在广州亲切接见了剧团的领导和主要演员。1988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卞席曹禹将花朝戏誉为“山沟里的山茶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