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

ID:28207704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_第1页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_第2页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_第3页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_第4页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柏佳明陈海鸥(江苏省溧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溧阳213300)【中图分类号】R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9-0023-03【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就全球而言,儿童正在面临超重和肥胖的威胁,无论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超重和肥胖人数正以惊人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增长,近25年来超重和肥胖增加了1倍以上[1]。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有两种类型: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儿童少年时期的肥胖主要为单纯性肥胖,特征是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和行为偏移。儿童期的肥胖对儿童各个系统的生长

2、发育、智力、心理行为、营养状况都产生不良影响,对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健康和预期寿命造成损害[2],同时儿童期的肥胖可显著增加成人期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目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1986年首次进行的全国八大城市7岁以下学龄前儿童的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因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不足1%,但此后增长迅速,由1986年的0.91%上开至1996年的1.76%,再到2002年的8.1%[3]o故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的研究,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对早期预防许多成年期疾病有重要的意义。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病因十分复杂,发牛.原因及机

3、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己确定主要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1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有关的的主要环境因素1.1膳食因素膳食调查显示,在儿童的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能量、低蔬菜量等现象与儿童的肥胖发生率有一定相关性[4],并且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每餐主食摄入量大、进食速度快、暴饮暴食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早餐不规律、吃水果少、经常吃油炸食品、不常喝牛奶对儿童肥胖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1.2社会经济条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肥胖的发生和流行首先发生在经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肥胖儿童在低中收入家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收人家庭。而在发展中国家,肥胖与社会经济的关

4、系较复杂,城市儿童和高收入家庭儿童体重过度蓄积的危险性更高,并且在过去的10年中肥胖以极快的速度流行。儿童肥胖率随城市化、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原因可能与这部分人群容易采取“现代生活方式”、膳食和体力活动模式改变有关。一项在美国俄亥俄州进行的研究表明,在社会经济地位没有性别间差异的情况下,与白人相比,黑人儿童奋着较低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较高的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值,黑人儿童肥胖检出率高于白人儿童[5】。1.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中,家庭生活的质量、父母教育水平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在发达国家中,低阶层儿童的肥胖检出率高于高阶层着

5、数倍以上,文化程度高的父母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因而更倾向于调整孩子的饮食量,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文化程度低的父母则相反,往往鼓励孩子多食,更倾向于购买那些低廉而热量高的食物,故子女肥胖患病率高。而在发展中国家,肥胖儿童主要发生在高阶层人群,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人群儿童肥胖预防意识较差。1.4体育活动在肥胖儿童中,室外活动量明显降低是肥胖儿童的一个生活特点,运动不足使能量消耗减少,促使肥胖发生,而肥胖的体型反过来又使运动能力减弱,由此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活动量少是肥胖的成因抑或结果尚无定论,但活动量少对肥胖的维持作用确是明显的。1.5心理因素冇人

6、研究发现,肥胖儿童随着肥胖的加重及年龄的增长,其个性趋于性格内向、不稳定,行为问题及社会回避现象增多,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尤其女性儿童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表并对周围的刺激格外敏感,以致于较男性更易表现出退缩、孤僻、缺乏自信和注意力分散等气质特征。这些气质特征可能进一步加重肥胖,如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6】。2与儿童单纯性肥胖有关的的遗传因素遗传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欧美一些国家进行的一系列以家庭为单位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双生子的研宄结果显示,肥胖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B前虽已确定并克隆了参与能量调控的若干基因,但肥胖是一种多基因疾病,II伴有基

7、因-基因和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难以用单一基因的突变来解释[7】。遗传基因决定的易感性,提示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出现肥胖。是否真的发生肥胖,还与该个体对环境作用的敏感性有关。2.1ob基因1950年Jngalls首先从•一种过度肥胖小鼠(体重是正常的3倍)中发现,其致肥病因是某基因的隐性突变。该小鼠被命名为ob/ob小鼠,该基因即肥胖基因。1994年Zhang等人利用定位克隆技术(positionalCloningTechnology)首次从小鼠中获得0B基因。全长219kb,其编码产物命名为肥胖蛋白(Leptin),也奋人译为“瘦素”。Leptin不仅有增

8、加能量消耗、减少食物摄入、调节能量平衡的作用,而i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