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大理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

ID:28225606

大小:6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大理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_第1页
大理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_第2页
大理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理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理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爱萍杨富菊李铃秀(云南省大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大理671000)【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18-02【摘要】目的分析大理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大理市2011年死因登记报告系统数据信息和统计部门提供的人口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理市2011年共报告死亡537例,总死亡率为88.41/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死亡率的2.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4位死因顺序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

2、中毒、恶性肿瘤,占全死因74.12%。结论慢性非传染病是危害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关键词】死因监测分析慢性非传染病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是反映木地IX居民健康状况、客观评价木地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成效的科学依据。我们对大理市2011年死因监测报告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木地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死因资料来源于中国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由基层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经疾病控制机构逐级进行审核。人口数据由统计部门提供。1.2死因分类登记按照国际分类(ICD-10)进行死因分类和编码。1.3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2003软件导

3、出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大理市居民死亡情况2.1.1粗死亡率2011年大理市常住人口60.74万人,男性30.17万人,女性的30.57万人,共报告居民死亡537例,报告年平均粗死亡率为88.41/10万。2.1.2年龄与性别分布2011年全市共报告死亡537例,其中男性366例,女性171例,男性死亡率为121.31/10万,女性死亡率为55.94/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死亡率的2.2倍,差异冇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系统疾病为死因首位,其次为呼呼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详见表1。2.2前3位主要死因2.2.1循环系统疾病循

4、环系统疾病共报告死亡179例,死亡率为29.47/10万,居于死因首位,占全死因的33.33%。其中心脏病占循环系统疾病死因48.04%,脑血管疾病占36.31%。详见表2。2.2.2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报告死亡85例,死亡率为13.99/10万,居死因第二位,占全死因数15.83%。其中肺炎占61.18%,呼吸道疾病占28.24%。详见表3。2.2.3意外损伤和中毒意外损伤和中毒报告死亡81例,死亡率为13.34/10万,居于死因第三位,占全死因数15.08%,以交通事故为主,占损伤与中毒的58.02%,其次为意外跌落,占23.46%。详见表4。表1大理市居民主要死因疾病死亡率、

5、构成比及位次表4大理市2011年意外损伤及中毒死因构成及位次3讨论大理市2011年居民总死亡率为88.41/10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这可能与当地民风民俗有关,大理市居民以白族聚居为主,白族人冇不愿气断在家外,特别是高龄的人,当病人病情危重吋,家属会放弃最后的治疗,让死者在家断气,B前对这部分人死因监测还存在漏洞,是造成死亡率低的主要原因,应完善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其它是否与当地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率,这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2】。提示男性面临的压力更大,男性健康更为脆弱,在关注人群健康时,更要关注男性的健

6、康。资料显示,影响当地人们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恶性肿瘤。意外损伤和中毒中以交通事故、意外跌落为主。可见,慢性非传染病是影响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在重视传染病防控的同吋要加强慢性非传染病的防控,建议慢性非传染病高危人群每年要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损伤与中毒死亡率略低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以交通事故为主要死因,WHO将伤害与传染性疾病并列为三大公共问题[3],意外损伤与中毒是当前干预的重要B标。恶性肿瘤居死因第四位,由于二级预防措施对恶性肿瘤难助,因此,一级预防尤为重要。综上所述,慢性非传染病已成

7、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死因,苏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给社会带来负担。要加强慢性病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参考文献[1].杨功焕.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38-41.[2].戴署光,吴向红,等.2005-2008年射阳县居民死因监测结果.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3):286-288.[3].王克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