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ID:28346228

大小:58.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_第1页
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_第2页
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_第3页
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_第4页
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物理探索题和物理学史,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在探究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下

2、面是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来与同行们交流。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要从问题开始,问题可以产生于具体的情境,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丰富的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首要目标,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例如:在讲授超重失重时,教学中可不用弹簧拉钩码,而是用细线拉重锤,当重锤处于静止状态时,细线可以提供足够的拉力来平衡重力。当教师用细线拉着重锤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时

3、,细线突然断开,铁锤便会重重地落地,学生们看后都心里一惊,达到了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槊的目的,学牛经过探究、互动讨论,既了解了超重现象,又学会了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超重现象。又如进行“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教学时,教师演示课本(粤教版选修3-2)中的3个实验后,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与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然后让学生通过做实验、

4、读课本、查资料,与同学和教师讨论交流等多种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结论:只要使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屮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屮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学会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科学研究精神,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二、利用习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高屮物理新课标给出了科学探究的7个耍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5、与合作。这是高中学生应该在科学探究中达到的要求。新教材中有许多探索题,英解题过程能较好体现科学探究的7个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渗透一些这方面的探索题,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大有好处。例如:图中是高速摄影机摄的子弹射过扑克牌的照片,子弹的平均速度是900m/s,请你估算子弹穿过扑克牌的时间?对于这道题目,学生会认为子弹的位移为扑克牌的宽度,此时,教师可提示学牛:子弹穿过扑克牌的位移是否是扑克牌的宽度?对于一些爱钻研、爱探究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子弹穿过扑克牌的时间,应该是从子弹头进入扑克牌到子弹尾突出扑克牌的

6、时间,那么,对应的位移就应当是子弹的长度和扑克牌的宽度之和。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和学生一块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子弹的大小是不便直接测量的,只好根据图上的“比例尺”测量,找来一张扑克牌测得实际宽度为5.7cm,量得图中扑克牌宽度为2.7cm,算出“比例尺”为,再量得图中子弹长度为1.2cm,这样,子弹的实际长度估测为1.2Xcm?2.5cmo因此可以估算出子弹穿过扑克牌的时间t??s?9X10-5s,这种解法,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果,几乎耍经丿力科学探究的7个耍素。不仅解决了题目要求的时间,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牛体验了科学探

7、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分析思考、科学探究的能力。三、探究教学法屮渗透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维和精神。其屮科学研究方法是科学探究的工具,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新教材内容,在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1•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在研究多个物理量Z间的关系时,使其屮一些变量保持不变,只研究剩下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变量

8、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综合各次结论得到总结论,从而使问题简化。如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节的探究实验时,教师先演示视频材料:飞机起飞、列车起步、普通汽车和赛车起步加速度的不同情况,同时让学生思考加速度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提出猜想: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受力的大小有关。然后教师点拨:实验验证时能否两个因素一起改变?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