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1)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一,3(1)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ID:28386244

大小:8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9

一,3(1)中长期防治水规划_第1页
一,3(1)中长期防治水规划_第2页
一,3(1)中长期防治水规划_第3页
一,3(1)中长期防治水规划_第4页
一,3(1)中长期防治水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3(1)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泓发煤矿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近、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同时可能受雨季大气降水影响,给矿区及矿井生产安全造成威胁。水害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为此,特制定防治水管理规定:中长期防治水规划一、防治水领导组组长:矿长:王庆平(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矿总工程师:杨家旺(负责措施的审批、贯彻、落实)安全副矿长:舒千学(负责防治水期间的安全工作)后勤矿长:张鹏(负责地面的防治水工作)成员:安全科科长:黄胜元机电科科长:唐大成通风科科长:罗选辉二、职责分工1、领导组负责中长期防治水的全面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2、矿长负责统一指挥安排,任

2、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行动。3、技术科负责编制防治水措施及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4、机电科负责排水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5、半产各队组队长负责防治水工作的具体操作和落实。6、相关队组要协助好生产队组的工作。7、安全科科长、负责监督各单位防水工作的执行情况。三、具体规划(一)、矿区水文地质概况根据贵州奇星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7月提供的《贵州省安龙县龙山镇泓发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如下:根据矿区出露的地层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地下水动力条件,将矿区地下水类型分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层孔隙水。上三叠统火把冲组(T:<h):主要由浅灰、黄灰绿色中

3、厚层石英砂岩、细砂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煤层(线)等组成,富水性弱,含基岩裂隙水。二桥组(T:,e)、岩性主要为灰绿、黑灰色薄层粉砂岩及粘土岩夹灰色薄至中厚层细至中粒石英砂岩,底部夹炭质粘土岩及煤线,产植物Cladophis.sp.及双壳类Modilus.sp等,出露未见顶厚度大于125m,富水性弱,含基岩裂隙水。第四系(Q):为残坡积层一冲洪积层,厚度0—5m,主要为卵砾石土及亚粘土组成。富水性弱,含孔隙水,表现为季节性含(透)水。矿区为一单斜构造,地貌上表现为北高南低。区内北部及南部发育有溪沟,小溪分别自南向北流及自北向南流

4、。准采标高+1780——+700叫矿区最低浸蚀基准面为+1225・8ni,下伏地层均以粉砂岩、砂岩为主夹泥岩及煤线,透水性较强,大气降雨经溪谷入溪沟排泄。矿山采用平嗣开拓方式,走向长壁式采矿方法。生产巷道及老嗣调查,顶板未见滴水,底板也无突水情况,矿井正常涌水量2.77L/S,矿区断裂水不发育,综上所述,龙山煤矿区按《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中水文地质勘探类型的划分原则,其水文地质条件属I类II型,即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裂隙充水矿床,但今后开采中要注意:①在大暴雨季节,防止暴雨进入生产巷道,②预防采空区积水的突然涌水。地下水补给、径流、

5、排泄条件:矿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火把冲组(Lh)、二桥组(T3e)的一套碎屑岩,地下水赋存于碎屑岩裂隙中。由于风化带发育不深,且随地形的起伏而变化,因此矿区地下水体没有统一的地下水面而被地形切割成许多小单元。矿区的每一个小冲沟都是一个补、径、排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其地表分水岭就是水文地质边界,地下水在冲沟中就近补给就近排泄。另一部份通过残坡积层孔隙、碎屑岩裂隙补给矿区地下水且顺岩层走向径流,在最低侵蚀基准面溢出或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以泉点的方式溢出。经对区内小煤矿、老酮调查,除在近地表风化裂隙发育带见浸(滴)水现象外,矿井

6、内均比较干燥,未发现其它形式的涌水现象,另外,矿区沿煤层露头线老嗣较多,在今后的矿山设计及煤层开采过程中应加以重视,防止老丽积水对矿井生产安全的影响。综上,矿区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自然排泄,矿床(井)充水水源主要是基岩裂隙水。含煤岩系中含煤段的富水性弱至中等,为弱至中等含水层,对采煤影响较小。另外煤层顶、底均有厚度较大的隔水层,对煤层开采极为有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一一中等。(二)、矿井主要水害分析lx主要含水层(1)上三叠统火把冲组(Tsh)—弱含水层。主要由浅灰、黄灰绿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细砂岩、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及煤层

7、(线)等组成,富水性弱,含基岩裂隙水。(2)二桥组(he)—弱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灰绿、黑灰色薄层粉砂岩及粘土岩夹灰色薄至中厚层细至中粒石英砂岩,底部夹炭质粘土岩及煤线,产植物Cladophis.sp.及双壳类Modilus.sp等,出露未见顶厚度大于125米,富水性弱,含基岩裂隙水。(3)第四系(Q)—弱含水层为残坡积层一冲洪积层,厚度0—5m,主要为卵砾石土及亚粘土组成。富水性弱,含孔隙水,表现为季节性含(透)水。2、主要隔水层含煤岩系中含煤段的富水性弱至中等,为弱至中等含水层,对采煤影响较小。另外煤层顶、底均有厚度较大的隔水层,对煤层开采极为有利。3、邻近矿井

8、和小窑积水情况以及废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