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分析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分析

ID:28401136

大小:7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分析_第1页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分析_第2页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分析_第3页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分析_第4页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8例纳入本研究,均接受盆底肌肉训练。连续治疗6周,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力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盆底肌力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o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盆底肌力,今后可将其作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关键词:盆底肌肉训练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效果Doi:10.3969/

2、j.issn.1671-8801.2014.02.226【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163-0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和绝经期女性。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的损伤是其主要致病因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导致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障碍等严重不良后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1]。我院探讨了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8例纳入本研究,年龄24〜38岁,平均年

3、龄(29.64±3.74)岁;体重49〜70kg,平均体重(67.46±2.68)kg;病程3〜24个月,平均病程(6.34土1.65)个月;产次1〜3次,平均产次(1.46±0.52)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症状,26例患者伴有子宫脱垂。其中尿失禁I度28例、II度35例、III度5例;子宫脱垂I度轻型8例、I度重型14例、II度轻型3例、II度重型1例。盆底肌力0级8例、I级21例、II级38例、III级1例。1.2评价标准。1.2.1尿失禁分度标准。I度:仅在咳嗽、大笑或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偶有尿液溢出。II度:在日常活动时常有尿液溢出。III度:直立活动时有尿液溢出。IV度

4、:无论直立或卧床均有尿液溢出。1.2.2子宫脱垂分度标准。I度:轻型,宫颈外口未达处女膜缘,距离<4cm;重型: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II度:轻型,仅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III度:宫颈、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1.2.3盆底肌力检测标准。0级:肌肉无收缩。I级:肌肉仅收缩1次,维持时间不到Is。II级:肌肉能收缩2次,维持时间2s。III级:肌肉完全收缩,无明显对抗阻力,维持时间3s,可重复3次。IV级:肌肉完全收缩,有轻微对抗阻力,维持时间4s,可重复4次。V级:肌肉完全收缩,有持续对抗阻力,维持时间5s,可重复5次以上。其中肌力〈

5、III级者认为异常,III级以上者认为正常[2]。1.3训练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阴道锤体训练等盆底肌肉综合训练。嘱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探头置于阴道内,指导患者进行提肛、收缩阴道等动作。如子宫脱垂已脱出阴道外,应将脱出物还纳于解剖位置[3]。将表面电极片分别贴在两侧骼前上棘和下腹部,结合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时间30min/次,2次/周,连续治疗6周[4]。将阴道锤体置入阴道内,嘱患者夹持并保留。开始时从锤体重量最轻,逐渐延长保留时间。当患者锤体保留时间在lOmin以上,且在咳嗽或跑步等活动仍不脱出时可逐渐增加锤体重量。阴道

6、锤体训练时间为20min/次,1次/d,连续治疗6周[5]。1.4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2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患者盆底肌力明显提高,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表1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力正常率比较[例数(%)〕注:与治疗前比较,*代表P<0.05o3讨论盆底支撑组织主要由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结构组成,在维持盆底结构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妊娠、分娩、产伤等可导致盆底肌肉发生去神经改变。随

7、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力减弱,其控尿功能减退而发生尿失禁、性生活障碍,甚至影响盆腔器官的位置,引起子宫脱垂等严重不良后果。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方法较多,其中以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阴道锤体训练等较常见。电刺激、生物反馈法通过在阴道内放置电极,刺激阴部神经传出纤维和传入纤维,增强肛提肌、尿道周围横纹肌等盆底肌肉的功能,提高尿道关闭压。通过促进盆底肌肉发生被动收缩,以锻炼盆底肌力,增强控尿能力,维持和恢复肌肉运动器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