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

浅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

ID:28410012

大小:66.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_第1页
浅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_第2页
浅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_第3页
浅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尤晓珂1杨文军2(通讯作者)(1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牛山东济南250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济南250000)【中图分类号】R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30-01【摘要】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病因病机、临床特点、防治原则等。从中医病机、体质证型分析等论述痰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痰瘀是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因素。【关键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痰浊;淤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牛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

2、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其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不论微血管病变还是大血管病变,均直接危害患者的牛存牛活质量。据统计,有80%的糖尿病患者直接死于心血管或脑血管并发症[1]。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历代医家对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病机认识多以“阴虚燥热、气阴两虚”为主,然而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与痰浊、血瘀密切相关。消渴日久则成痰牛瘀,痰湿

3、、瘀血是消渴发展的病理产物,乂是造成血脉阻滞的致病因素,痰瘀互结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终。因此,通过对痰、瘀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关系的探讨,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广阔的论治思路。治疗上西医主要以降血糖、降血脂、消炎、抗氧化、抗血凝为主。中医则主要以整体观念,辩证论治。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导致大血管和微血管的广泛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所导致的足部病变所产生的住院时间最长,截肢率最高,消耗的医疗费用最高。病程,体质、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据国外报道,具有上述至少一项危险因素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为20%—40%。1・糖尿病病程是下肢血管疾病的一个

4、独立危险因素,在2009年的ADA共识中建议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以上的患者检测AEI以筛查下肢血管疾病,在我国最新版本的2型糖尿病共识中,同样建议患者定期检查ABIo2•随着年龄的增加,下肢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增加。随着目前人均寿命的增长,高龄患者的2型糖尿病明显增多,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老年患者下肢血管疾病的筛查,从而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3.国外大规模的流行病学提示,吸烟增加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达2-6倍,下肢血管疾病的危险与每天及每年的吸烟量呈现较强的剂量依赖性。所以临床中建议患者戒烟,可以有效降低下肢血管疾病的患病率。4.血压的紊乱加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诱发动脉

5、病变,控制血压和控制血糖是同样重要的,而且也是相对比较好控制的因素,从而降低下肢血管疾病。5.血脂紊乱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方面油腻越来越多,造成脂质代谢异常,《素问·奇病论》指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6•“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2]。特定体质有特定疾病发生发展的易感性和倾向性。张仲景云:“证随人见,成败所由。故当以人为先,因证次之。”可见,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十分

6、密切。超重、肥胖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中心型肥胖。传统医学认识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学对“消渴”的认识最早,且论述甚详。始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黄帝内经》还有“消痺”、“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历代医家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导致消渴发病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临证指南医案·三消》曰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甜者,皆是消渴病也。”又说「'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对消渴的临床特点作了明确的论述。[3

7、]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属于消渴之变证。对于消渴变证的发生,历代医家多有记载。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消渴重,心中疼。”表明糖尿病日久易致心脏病变。宋代《圣济总录》有“消渴日久,健忘怔忡”的记载,可见糖尿病会导致认知损害症状。明代戴思恭《证治要诀》曰:“消渴日久精血亏耗,可致雀盲或四肢麻木疼痛,甚至中风偏瘫。”指出糖尿病易导致周围血管病变。清代王孟英《医眨》还记载:“子和谓心火太盛津液耗涸,在上则为膈消,其则消及肺脏[在中则为肠胃之消,其则消及脾脏[在下则为膏液之消,甚则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