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doc

城乡二元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doc

ID:28511581

大小: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0

城乡二元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doc_第1页
城乡二元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doc_第2页
城乡二元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doc_第3页
城乡二元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doc_第4页
城乡二元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乡二元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城乡二元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内容摘要:中国的城市化是农村不断向城市演进的过程,而劳动力向城镇自由移动是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流动,对经济增长有没有促进作用?自1996年之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的确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正面的拉动作用,因此从维持经济增长的角度,政府当局应当注意制定有利于保障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政策法规,如户籍管理体制改革等。当然,研究过程中模型拟合不甚理想,在现实中出现了隐性失业等严重的问题,究竟原因如何,有待于日后进一步的研究论证和检验。关键词:刘易斯二元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城乡二元结构、产值构成、三次产业贡献率、隐性失业、综合要素生产率一、问题的提出

2、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下列统计数据中可见一斑:从总量上看(按可比价格计算),GDP总量从1978年的3244.49亿元递增到2004年的125000.79亿元,可比人均GDP从1978年的343.92元递增到2004年的9706.80元;从增速上看,1979年到2004年的GDP总量的年均增速为9.4%。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世界惊叹,令国人自豪。作为国家现代化标志之一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向前推进,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步消融,城市化有否促进经济增长?二元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如果有联系,具体又是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3、更需要深入研究。故作者撰文探讨之。二、前言二元社会的划分是中国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是异常脆弱的经济基础,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推进工业化,必须依托中央高度集权的力量,由国家垄断生产资料的配置,并在人、财、物上不断向工业倾斜(所谓的“以农养工”),人为的造成了国民经济被分割为以工业经济为主体的城市经济和以纳贡农业为标志的农村经济两大板块。随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又使之不断强化,如:农产品统购统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事实上剥夺了农村劳动者自由择业和公平竞争的机会,阻碍了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等。发展经济学大师威廉.阿瑟.刘易斯在二元结构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指出:所谓“

4、二元结构”,指的是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存在着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现代部门和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传统部门,他认为农村的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即只要工资稍许提高,就会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仅是二元结构融合的有效途径,而且能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同时代的另一位发展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则认为在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关键是“向农民投资”,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三、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一)二元经济的含义该模型中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划分为资本主义部门和非资本主义部门。前者以现代工业部门为代表,其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较为

5、先进,生产动机是谋利,产品主要是在市场上销售。后者以传统的农业部门为代表,其特征是: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生产动机主要是为了自己消费,产品很少在市场上出售。农业部门最显著的特征是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两部门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当资本主义部门扩大时,便从非资本主义部门汲取劳动力。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需要农业部门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二)模型的前提条件在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包含了一个条件,即劳动的供给是无限的。按照刘易斯的解释,无限的劳动供给是指现代工业部门在现行工资水平上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而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是发展中国家

6、要素结构的最显著特征。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把这些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现代化经济部门。同时,该模型假定,所有农村劳动力的产出能力是均等的,从而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并不是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产量,而是由平均产量决定的。(三)经济发展模式——农村劳动力转移刘易斯从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出发,把经济发展过程看做是城市现代经济部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提出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是二元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工业部门的扩张和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如下组图所示。在组图中,(b)图描绘的是传统农业部门,其中上半部分图为农业劳动力的总产量曲线,横轴QLA表示农业劳动力数量,纵轴TPA表示农业总

7、产量。曲线TPA(KA)显示在资本数额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农产品总产量的变化规律。TPA*为农业劳动总产量的最大值(b)图中下半部分图为农业劳动力的边际产量MPLA和平均产量APLA曲线。当劳动投入量等于LA时,劳动的边际产量为零,即超过LA的劳动力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组图中,(a)描绘的是城市现代化工业部门的总产量曲线及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横轴QLM表示现代部门的劳动力数量,纵轴表示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和工资。其中上半部分图为工业部门的总产量曲线,在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