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演进与经济增长模型浅析

经济增长理论演进与经济增长模型浅析

ID:34154111

大小:160.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3

上传者:jjuclb
经济增长理论演进与经济增长模型浅析_第1页
经济增长理论演进与经济增长模型浅析_第2页
经济增长理论演进与经济增长模型浅析_第3页
经济增长理论演进与经济增长模型浅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济增长理论演进与经济增长模型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经济理论问题5生产力研究6No.2.2005经济增长理论演进与经济增长模型浅析1,2虞晓红(1.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8;2.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摘要>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的作用,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0;新古典经济增长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于单纯强调资本作用的/唯资本论0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社会过程,并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关键词>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0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5)02)0012)03自从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以来,经济增长一直是建立在斯密分工理论基础之上的。二是增加生产性劳动的人是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从最初偏重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增加到重数。斯密认为,增加生产性劳动完全取决于把这种劳动推动起视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从偏重物质资本的作用到重视来的资本的增加,因此,资本积累就成为决定财富生产最关键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偏重各种投入要素的增加到重视资因素。这里,斯密实际上阐述了经济增长与劳动分工、技术进步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管理在要素整合中的作用,所有这些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把资本积累看作是引致劳动都反映了人们对在知识经济中影响经济增长诸因素相对地位的分工和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认识的深化。继斯密之后,大卫#李嘉图以收入分配为主要线索,提出了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诸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了现代经济经济增长理论。李嘉图认为,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而资增长理论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经济本积累又是利润的函数;利润的高低决定于工资和地租。工资增长理论的演进过程,来比较各经济增长模型,并探讨其积极意决定于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格,从义。长期看保持不变。地租会随着土地的资源日趋稀缺而逐渐上一、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哈罗德-多马模型升,当土地的使用达到极限时,地租达到最大,利润下降至零,于英国古典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先驱,在一定程度是资本积累的动因就消失了,经济便停止增长。李嘉图的结论º上可以说,英国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发展经济学。亚当#斯密是,在地租增长得缓慢的国家里,财富增长得最快。李嘉图把在5国富论6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在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的增进,收入分配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强调了合理的收入分配对经济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看起来都增长的决定作用,而并不把经济增长仅仅看作是一个技术过程,是分工的结果0。/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因此,分工的程度总要或规定为一种决定于投资和技术进步的表面关系,这是李嘉图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0。¹斯密增长理论的一大特色。李嘉图的增长理论为深入研究经济增长定理即/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0也由此而来。斯密认为,分工背后的制度和结构因素,提供了有价值的路径。是财富增长的源泉,分工和专业化的程度决定于市场范围的大受亚当#斯密的影响,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强调物质资本小。因此,斯密在论述如何增加国民财富时指出,财富的增长主的作用,把资本存量的规模,尤其是资本积累的速度,看作是促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劳动分工提高生产率。斯密把因分工进或限制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20世纪40年代后期,英国经而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惊人提高归结为三种因素,即熟练的劳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分别提出了含义完全相同的动技能、时间的节约和机器的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制度中的系经济增长模型,故称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是统化、标准化、通用化,以及基于企业内工序分工的管理革命,都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典型代表,其标准表达式为G=SR,式中G=收稿日期>2004-04-29¹亚当#斯密:5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6,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页,第17页。º大卫#李嘉图:5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6,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28页。=作者简介>虞晓红(1966-),女,浙江舟山人,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浙江海洋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12 代表经济增长率,S代表储蓄率即资本积累率,R是资本产出系$Y$K$L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表达式为=K+A()+B(),数即资本的生产率。由于R被假定为不变,S就成为决定经济增YKL$Y$K$L长的唯一因素。这种对资本积累作用的强调,形成了经济增长其中,、、分别为经济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力增长YKL理论中的/资本决定论0。率,K表示技术进步的增长贡献率,A是资本的产出弹性因素(或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起点,是凯恩斯的需求决定论。权数),B是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或权数)。在新古典增长模但是,哈罗德和多马认为,凯恩斯的分析是一种短期静态分析,型中,经济增长率不但取决于资本和劳动力的增长率,而且还取缺乏对国民收入动态变化的说明。他们把凯恩斯的短期静态理决于资本和劳动对产量增长相对作用的权数,取决于技术进步。论长期化和动态化,企图找到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均衡增长的条把资本、劳动、技术甚至土地等生产要素都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件。哈罗德-多马模型克服了凯恩斯理论只从需求方面解释经因而使分析较为全面,这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优点。济现象和只运用短期分析的局限性,拓展了凯恩斯理论的研究1957年,索洛在5技术变化和总量生产函数6一文中提出全范围。因此可以说,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检验新古典增长模型时的一个重要补充。二战以后,哈罗德-多马模型被广泛用于研发现:资本和劳动对总增长率的贡献大约为12.5%,技术进步究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问题,被用来处理投资、储蓄和经对总增长率的贡献约为87.5%。索洛据此确立了技术进步决济增长的关系。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资本极其匮乏,充裕的劳定经济增长的观点。尔后,丹尼森等人的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证动力资源并不能替代资本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因此,强调资本形实了索洛的观点,并获得一个新的重大发现:一些国家经济的总成与产出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哈罗德增长率远远大于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长率,产生了一个-多马模型成为现代发展经济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主要原/余数0。这个/余数0无法用要素投入来解释,丹尼森只好将它因。归结为一个外生因子即技术进步。这个外生的/余数0恰恰是引哈罗德-多马模型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哈罗德-起经济学家注意的焦点。它表明,资本和劳动投入对总增长率多马模型是以凯恩斯储蓄等于投资即S=I的公式为基础的,认的贡献逐步减少,技术进步等因素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为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是经济均衡增长的必要前提。我们知¹泉。技术进步论强调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相对道,储蓄能否全部转化为投资,不仅涉及利率是否具有充分的弹于单纯强调资本作用的/唯资本论0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性,而且涉及投资者、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涉及收入分配制度等,但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就是:(1)假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模型中作这样的抽象,定自由市场能够完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必然会影响该模型的解释力。其次,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资新古典增长理论以凯恩斯主义产生前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基本$产出比例不变,实际上排除了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础,假定生产要素价格具有充分的弹性,能对供求变化做出瞬时显然,这一假定对于研究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并不合适,很难想象的和完全的调整,从而使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工资和利息率刚好在较长时期内生产技术的变化不会对资本-产出比例产生影等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显然,这一理论假定与现实情响。再次,与古典经济学强调劳动价值论相反,哈罗德-多马模况不符,这就大大降低了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型突出的是资本价值论。虽然在模型中劳动力和资本都是经济(2)假定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可以按任何比例组合,即任意替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固定的资本-劳动比例中,模型描述的代,以便使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这是不切实际的。显然,劳动与是单一资本要素与产出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的重点是资本(储资本的科学组合(即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有机构成)是由生产过程蓄)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由于采用资本-劳动比例固中的技术因素决定的。(3)虽然将技术进步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定的生产函数,模型就很难对劳动失业(资本瓶颈)或资本过剩决定因素,但又把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排除在研究领域之外。(劳动力瓶颈)的实际经济状况进行考察。此外,该模型还假定规模收益不变,要求外生的技术进步是中性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与索洛-斯旺模型的,否则就无法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这说明新古典增长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占主导地位的增长理论是美国经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济学家索洛、斯旺和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所提出的新古典经济增三、新经济增长理论与其经济增长模型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又称索洛-斯旺模型。这一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虽然意识到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哈罗德-多马模型决定性影响,但是把它看作外生变量,对/索洛技术进步余数0是中,资本-劳动比率和资本-产出比例都是固定不变的;在新古如何发生的,并未作出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围绕典增长模型中,这两个比率可以按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2)新如何把/索洛余数0内生化这条主线,以罗默、卢卡斯、杨小凯和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在完全竞争的条诺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分别从技术变化、人力资本积累、制度件下,工资和利润的水平由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充分变迁、分工演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使经济增长就业均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整生产中劳动与资本的组合来实理论研究的侧重点和方向发生了转移,因此被称为新经济增长现,因而资本和劳动都可以充分利用;而哈罗德-多马模型则不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也是包含这样的假定。(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存在着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结果,二者是循环互动、相互作用的。知识积累有四但它是一个具有固定趋势的常数。种方式,即物化为技术的知识积累,存在于劳动者的知识(人力¹罗伯特#M#索洛:5经济增长因素分析6,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19页。13 资本)积累,随劳动分工演进而积累的知识,以及蕴含于制度变累才是产出增长的真正源泉。那么,如何增加专业化的人力资迁的知识积累。这四种知识积累方式是有机联系的,技术进步本呢?卢卡斯认为:一种途径是舒尔茨所提倡的教育和培训,即依赖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依赖于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又依赖于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脱产培训,这是人力资本的/内在效应0;另一制度变迁。这样,经济增长就是一个以知识积累为基础,技术进种途径是边干边学,即通过在岗训练、师傅教徒弟或在工作中积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分工演进和制度变迁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累经验,也能形成人力资本,这是人力资本的/外在效应0。卢卡的社会过程。斯关于人力资本形成途径的区分有重要意义,它拓宽了人力资新经济增长理论自身正处于演化发展过程之中,不像新古本形成的途径,尤其是为那些教育经费缺乏的国家设计了一种典增长理论那样有一个为多数经济学家所共同接受的基本理论提高人力资本形成能力的方法,即通过操作新机器或消费高技模型。确切地说,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由一些持有相同或类似观术产品以积累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两种积累途径的区分也是点的经济学家所提出的不同增长模型组成的一个松散集合体。卢卡斯对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贡献。其中,下面四种新经济增长模型比较典型,它们基本可以反映新3.劳动分工演进的增长模式。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对国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貌。民财富增长的促进作用,早在亚当#斯密的5国富论6中就有较为1.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生产要素的收益问题是影响深入的阐述。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斯密定理)))分工受市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经济增长是由范围的限制)))的理解过于狭隘。而马克思可以说是一个例资本推动的,但资本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外,他区分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并论述规律的作用下,产出的总收益呈递减趋势。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和相互关系。马克思深刻地指出:/工场手工中,假定资本边际收益递减,但技术进步又会产生收益递增,因业的分工要求社会内部的分工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相反º此规模收益不变。在罗默模型中,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不地,工场手工业分工又会发生反作用,发展并增加社会分工。0仅能使自身的收益递增,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投入也马克思关于企业内分工受制并反作用于社会分工的思想为我们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不仅如此,知深入理解斯密定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令人遗憾的是,马克思识还具有溢出效应,形成一个知识溢出-要素收益递增-厂商这一深刻思想被长期搁置一边。阿林#杨格在其经典论文5报酬的知识投资-效应放大的良性循环,知识积累和经济增长在这递增与经济进步6(1928年)中对劳动分工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种动态的自催化机制的作用下共生共长,这就为长期稳定的经究,发展了斯密关于/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0的思想。杨格论济增长提供了保证。罗默的结论是: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证了市场范围与劳动分工间互相作用、自我演进的机制。在杨的新源泉,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格看来,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在初始生产要素和最终消费者之间因素。罗默模型把知识和人力资本内生化,强调它们对经济增插入越来越多的生产工具、中间产品、知识的专业化生产部门,长的决定性影响,这不仅被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所证实,而使分工变得越来越细。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展,原先的产业部门且也被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所验证。罗默要求发展中国或各个生产阶段分离并独立成更为专业化的生产部门,新的产家把知识和智力开发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更加重业不断产生,市场的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因此,杨格提出了视人力资本投资,重视研究与开发,这些都值得肯定。定理,即/不仅分工取决于市场的大小,市场的大小同样取决于2.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模型。针对/技术决定论0的不足,分工0。杨格定理意味着,如果缺乏高水平的分工和足够大的市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用人力资本理论来补充和发场,不仅新技术难以发明,即使发明了,在商业上也难以推广。展技术进步论。舒尔茨把资本分为常规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这样,杨格提出了一个分工扩展与知识积累相互作用的经济增式,认为人向其自身投资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人力资本就是用长模型。在杨格模型中,劳动分工的演进是市场范围扩张、交易于增强人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方面的投资。舒尔茨认为,经济增制度变迁、专业化知识积累的根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动»长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投资的收益率,人力资本可以产生递增的力。继杨格之后,杨小凯把产权和交易成本等新制度经济学的收益,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决定经济增长率的一个关键的投资分析范畴引入对劳动分工演进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交易成本降¹变量。但是,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比较一般化,没有提出以低和劳动分工演进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模型。杨小凯认为,资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增长模式。卢卡斯吸收了人力资本的思想,本主义制度通过影响交易条件来影响分工水平和相关市场的扩但区分了由技术进步具体化在生产中的一般知识和表现为劳动展,而分工水平和市场扩展又影响发展绩效,反过来成为制度变者的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同时也将人力资本划分为社会共有迁的动力。因此,杨小凯十分关心分工演进和影响交易费用的的一般知识形式的人力资本,以及体现在劳动者的技能中的个制度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杨小凯看来,虽然分工深化产生性化了的人力资本。这样,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概念就更具体了递增收益,但也增加了协调分工的交易成本;由于受到交易成化了,可以用能够计量的变量来表示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使经本的限制,分工深化需要提高市场交易的效率,从而把劳动分工济增长因素的计量研究更为方便。卢卡斯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和制度变迁联系起来。杨小凯十分崇尚自由市场制度,认为只独立的因子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只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有建立在市场和私有产权基础上的工业化模式(下转第33页)¹西奥多#舒尔茨:5论人力资本投资6,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第1~18页。º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6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1页。»阿林#杨格:5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6,5经济与社会体制比较6,1996年第2期。14 导,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采集整理工作;二是要对信息分析、加工工作进行深层次挖掘开伍。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高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适用性,4.培育和扩大农业信息网络的用户,提高农业信息的需求保障农业信息网络能够提供大量符合农民需求的有效信息资量。农业信息服务的主要对象应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源,提高信息加工、处理、分析一体化水平和决策参考价值;三是经营的农民、商人和涉农企业,他们构成了农业信息的需求者。要盘活现有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要加这些需求者通常在地域分布上较为分散,网络条件相对落后,加快各地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内之大部分人的文化程度较低,一般难以自行在因特网上直接获容应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政策法规、农取所需的信息。因而,需要对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政产品市场信息、人才资源信息、世界农业科技文献资源信息等。府管理部门、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各种专业大户甚至农民进行互要加强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有序管理与应用开发,充分利联网知识培训和宣传,培育网络信息的中介机构和中间用户,通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建立全国各省过这些机构和用户,将因特网上的信息传播到分散的农业生产农业信息资源保障体系。者或经营者手中,以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参考文献>5.加强信息源的建设,大力开发各类信息资源。我国的农[1]傅洪勋.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2,(11).业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必须加强对各种农业信息资源的建设、有[2]赵元凤.发达国家农业信息化的特点[J].中国农村经济,2002,(7).序管理与应用开发。要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建立门类齐全的信[3]王亚东,黄梯云,赵春江.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情报学报,息采集系统,发挥整体功能,做到区域信息与全国性信息、国内2002,(2).信息与国际信息收集相结合,纵向调查与横向收集相结合。加[4]吕玲丽.提高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广西农业强农业信息源建设,一是要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信息需求多样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广西经济,2002,(11).化的实际,切实加强农业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开拓、发掘及信息(责任编辑:X校对:R)(上接第14页)才具有长期动态效率,通过侵犯私有产权而实现这些交易费用是决定一种政治或经济制度的基础。所有权的创的国家主导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模式具有致命的长期负面效立、规定和实施是有代价的,人类在不断地为降低交易费用而努¹应。力着。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就必须进行产权界定和完善竞争制4.制度变迁的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假定制度是度,这将有助于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从而降低产生机会主义既定的、外生的,在此条件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为的可能性,能使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替代无效率的经济组织。原因。新制度经济学深入研究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第四,经济发展的障碍在于国家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制度缺陷1968年,诺斯在51600年~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所带来的巨大的交易费用。诺斯认为,国家有双重目的,它既因6一文中,通过对海洋运输成本的统计分析发现,尽管这一时要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又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全社会的总期海洋运输技术并没有大的变化,但由于海洋运输变得更安全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税收。然而,这两个目的是相互冲突和市场制度变得更完善,因而降低了海洋运输成本,最终使得海的,国家的机会主义行为将导致国家的衰败。因此,国家最终要洋运输生产率大为提高。诺斯开拓性地把制度因素内生于经济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负责,国家应当负责增长模型,认为即使在技术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制度创实施和保护一种使社会收益率和私人收益率近乎相等的产权制新或变迁亦能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在5西方世界的兴度。诺斯在分析经济增长时,把制度因素内生化,并运用现代产起6、5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6等著作中,诺斯阐述了分工演进、权理论解释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交易费用、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史做出了新的解释。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参考文献>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或制[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度变迁。技术变革、资本积累、规模经济、人力资本投资等并不1972.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本身就是增长。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1976.方世界兴起的原因所在。第二,排他性或竞争性产权制度的确[3]罗伯特#M#索洛.经济增长因素分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立是经济增长的诱因和动力。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经济增长,那[4]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是因为没有为经济创新提供刺激。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1990.[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做出安排确立一套系统的产权制度,刺激个人去从事那些能引社,1972.起经济增长的活动,尽可能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率,并使之接近[6]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导论[J].经济研究,1999,社会收益率。第三,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降低交易费用。诺斯(7).认为,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们基于贸易生利这一牢固信(责任编辑:X校对:Q)念,在构造理论模型时忽略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所产生的费用,¹杨小凯、张永生:5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导论6,5经济研究6,1999年第7期。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