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鉴赏方法论

文艺鉴赏方法论

ID:28546077

大小:64.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1

文艺鉴赏方法论_第1页
文艺鉴赏方法论_第2页
文艺鉴赏方法论_第3页
文艺鉴赏方法论_第4页
文艺鉴赏方法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艺鉴赏方法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艺鉴赏方法论文艺鉴赏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学者们一般立足于作者、作品、读者以及三者的互动关系来探讨文艺鉴赏的方法论问题,而涉及到作品时,又从各门类艺术的本体论和创作论等方面阐述了文艺鉴赏的具体方法。一文艺鉴赏的一般方法(一)着眼于作者的鉴赏方法传统的文艺接受观念,主要是以作者为中心的。因为作品的意义是作者赋予的,作者是创造作品的上帝。这是一种应用时空范围广泛的阐释方法。阐释者“从历史环境出发来认识作者,从作者思想性格出发来理解作品”。在中国古代,从孟子的“以意逆志”,到刘勰的“知音论”,强调的都是文艺接受者与作者的心

2、会神通。这种阐释方法,在西方也同样源远流长。有学者指出直到本世纪初叶以前“作者论”的观念在欧洲一直占着统治地位,如许多文学评论从标题即可看出,雨果的《论司各特》、歌德的《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泰纳的《巴尔扎克论》等。法国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强调对艺术家及其所属的时代精神的了解的观点,也是立足于作者的。可见中、西方“作者论”的观念都要求读者和批评家必须走近作者并了解他们的生活、感情和思想。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如果只停留在“作者”这个层次,....显然有它的局限性。但是这种批评思维中一些具体的解读、阐释方法还是可资借鉴的。正因为这样,现代以来不少文艺家、文

3、艺理论家在谈到文艺接受和鉴赏时,都接过前人的观点,不约而同地强调“作者”的重要性。鲁迅早就指出:论文要“知人论世,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周立波在30年代说,对于作品的孤立的了解是不够的,我们一定要对于作者的思想和生活,都有相当的系统了解,这样我们才不致把作家的意旨凭着自己的主观,予以歪曲和误会。他还以阅读小说为例,谈到在读小说的时候,最好能够同时读一读那篇小说的作者的生平和思想的介绍文章。茅盾从作家和时代的关系出发,认为要彻底了解一篇作品,就必须研究这个作家在他那时代

4、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而研究一个作家,要从多方面去研究,要研究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以外的著作,仅从作品自身去研究是不能彻底弄明白一个作家的思想的。文随时移,“知人论世也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因此,有人强调读文学艺术作品,必须以发展的、历史的眼光去读,绝不能用我们今天的标准去要求古人,不能以静止不变的观点、孤立地去研究某个作家某部作品。(二)着眼于作品的鉴赏方法文艺鉴赏,当然应该把作品本身放到重要位置。而对作品的重视,又不是像结构主义、新批评那样把”文本和外部世界隔绝开来,甚至弃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于不顾,只注重作品的潜在结构分析和技巧分析。那么正确的鉴赏方

5、法,是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对作品全方位、多视点地解读。综合研究者的观点,着眼于作品的鉴赏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整体直观法。鉴赏者要胸有全局,通观全篇,感受作品的整体形象,从而获得完整的审美经验。整体直观不是简单地凭感觉对作品进行全面审察,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面面俱到,而是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指引下,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作品进行宏观的整体把握;从分析的侧重面来看,整体直观注重的是作品的内涵和意蕴。可见这种方法旨在对作品内在意义的发现和把握。有的学者还从“艺术生命”的角度提出要对文艺作品进行”整体观照,因为文艺作品的内部要素、节奏、韵律、

6、形象,作为艺术家个性的对象化,生命节律的涌动,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类似生命的动态结构;这就要求从作品的总的倾向上进行考察、鉴别、判断,并从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中去鉴赏。分层深入法。有的学者从鉴赏的思维活动的方式出发,将对作品鉴赏的分层深入表述为四种连贯、递进的方式:一是选择出发点,即确定鉴赏的审美价值取向,为后续的思维分析定基调、定方向;二是接近和包抄,即逐渐接近鉴赏的具体对象,并揭示对象外部联系的含义和意义;三是深入理解,即从作品各部分的内在联系方面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四是剖析实质,即通过综合概括,引申出关于对象意义的更普遍、更深邃的见

7、解。这是依据人类认识规律作出的一种理论分析,在鉴赏实践中,种种思维方式和解读方法应该说是交织在一起,不可拆分的。化分组合法。有的学者在借鉴完形心理学、现象学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作品进行化分组合的鉴赏方法。即对作品的各种要素进行分解和组合,并在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组合,....具体体现为鉴赏主体将作品中零碎的片断、单个的意象不断整合成新的整体意象的过程,从而达到对作品的准确理解。审美比较法。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文艺作品鉴赏中的比较可以是多方面的,如题材、主题、人物、语言、风格等内容的比较,还可以跳出来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在比较中求同见异

8、,辨析优劣,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底蕴,揣摩其艺术创作方法上的借鉴与创新之处。心理批评法。有的学者在评介弗洛伊德的心理批评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