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

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

ID:9753514

大小:6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7

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_第1页
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_第2页
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_第3页
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_第4页
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艺阐释方法论刍议【内容提要】对同一部文艺作品,人们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这在根本上是由于阐释的立足点和方法有所不同。本文对于文艺阐释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分别对于阐释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论,包括嵌入法、还原法、借代法和整体构成法作了分析和说明。同时认为,这些方法论可以成为文艺阐释的重要工具,但是运用适当与否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只有深刻的思想、高水平的品位与恰当的阐释方法结合,才能产生有启发性的阐释。【关键词】文艺阐释方法论嵌入法还原法借代法整体构成法文艺阐释的目的是揭示文艺作品的意义,可是文艺作品没

2、有一种终极的意义,很难说哪种阐释就肯定比另一种阐释更接近作品本义,这也就是所谓“诗无达诂”的意思。在这种情形下,文艺阐释就需讲究方式和方法,这一方面是给自己的言说增加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是给予“诗无达诂”的文艺阐释一种言说的厚度,在没有权威性的多种言说中,至少也有某些阐释可以满足读者心理。应该说,文艺作品是一个意义开放的空间,不同读者都在作品中寻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就像人们照镜一样,镜中图象依随照镜者的姿态和动作而定。对作品的释义,实际上是以作品为一方,以作品所写的生活、读者从作品描写而产生的联

3、想为另一方,在读者心中展开的一场对话。对话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文艺阐释的方法就是构设语境的基础。以下,我们对几种代表性的文艺阐释方法作一梳理。一、嵌入法——增加辅助条件以阐释文艺一部文艺作品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该系统对于某些接受者而言是陌生的,它涉及到有关知识背景,该门艺术的把握,以及在特定条件下,作品表达被历史所赋予的特殊意义等。这些相关知识成为了理解文艺作品的一道门槛,任何人都必须跨过这道门槛才能进入艺术的殿堂。美国结构主义文论家乔纳森·卡勒说:如果有人不具备这种知识,从未接触过文学,不

4、熟悉虚构文字该如何阅读的各种程式,叫他读一首诗,他一定会不知所云。他的语言知识或许能使他理解其中的词句,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一定不知道这一奇怪的字串应该如何理解……。他还没有将文学的“语法”内化,使他能把语言序列转变为文学结构和文学意义。【1】而将文学表达的“语法”内化,涉及到在作品表达的系统中嵌入一些说明、介绍等文字,以之作为理解的辅助条件。在辅助条件的作用下,作品中原来让人费解的、或者易被疏忽的方面被放大了,被新的嵌入的条件带到可以被理解的范围中,从而使理解过程能较为顺畅地进行。宋人葛

5、立方写过一本引导文学鉴赏的著作《韵语阳秋》,其中有一段文字,分析诗歌表达不同于日常表达的特性。他说,“竹未尝香也,而杜子美诗云:‘雨洗涓涓静,风吹细细香。’雪未尝香也,而李太白诗云:‘瑶台雪花千万点,片片吹落春风香’。”单从字面看,葛立方是想说,阅读诗歌不能拘泥于字词含义。所谓竹、雪之“香”,在诗的语言中显然不是作为一种嗅觉感受,它是体现了艺术的通感效果,将二者之美用一“香”字来加以表达,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再进一步从深层内涵看,竹、雪之香就要结合到中国古典文学重视比兴的修辞传统来看了。竹的形象

6、有节节向上、虚怀若谷、宁折不弯的特性;而雪则是以洁白、冷峻著称,它们都是喻示了中国文化中的君子形象——不趋炎附势、追求洁身自好、虚怀若谷、注重个人名节,在这种人格图式映衬下,言之为“香”,就是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态度。我们要有相关的文化知识和修养才可能读出它的味道这对于广大的现代读者来说,大体上就得要有阐释者加上说明文字的提示才便于领会了。在文艺中会有相关的文化的基因,同理,对于文艺的阐释也得要有相关的文化方面的意义揭示。文化作为人生存的一种结果和方式,它既体现在高层次的精神诉求的方面,也体现

7、在具体的日常生活的层次上。就以在近代欧洲一度流行的游记小说来说,,它是以展示异域风光,体现冒险意识为主题的作品类型;在中国的非常典型的同类作品有长篇小说《西游记》。在中西的同类作品相比,不难看出,西方的《鲁滨逊漂流记》,以主人公冒险生涯作为叙事人炫示的一种材料,虽然主人公过着孤独、勤苦的生活,并且时时充满着各种危险,但在故事的讲述中有一种精彩回放的意味。可是在《西游记》中,玄奘和尚师徒一行的西行旅程,也有着大大小小的历险故事,但它在作品的总的基调中,是作为参佛过程中“苦”的修业来展示的,以至于即

8、使他们在到达目的地之后,也都还因为没有凑够“九九八十一”难的数目还得重新再折腾一次。在这题材相近的作品中,表达的是不同的主题。这种主题上的差异固然与作者个人认识倾向有关,也更与作者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基调有关。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了解到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性后指出,“驱动欧洲人的动机与驱动中国人的动机是何等的不同!当非利润即死亡的时代精神驱使欧洲人跨过大洋深入各大陆时,中国人却警告说‘争利为险’。”【2】斯塔夫里阿诺斯没有看到,这里的“险”字在中国与西方有不同的含义。一方面,中国文化传统确实有其惰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