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鸭》试解.doc

《骂鸭》试解.doc

ID:30000899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5

《骂鸭》试解.doc_第1页
《骂鸭》试解.doc_第2页
《骂鸭》试解.doc_第3页
《骂鸭》试解.doc_第4页
《骂鸭》试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骂鸭》试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骂鸭》试解  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识码:A  《骂鸭》原文一共只有210字,从情节铺陈和人物形象的刻画来看,它有别于《聊斋》里的一般小说作品;至于是不是纪实性的札记,也难于考证,故笔者倾向于将它视为一则寓言故事。  和中国古代《韩非子》里的“守株待兔”、古天竺《百喻经》里的“建楼”等寓言故事一样,暗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无比的幽默和风趣。那个偷鸭者把邻居老翁的鸭子偷来吃了,当夜就浑身发痒,并长出了许多毛茸茸的细毛,且无药可医,这不让人发笑吗?在通常情况下,偷吃了人家的鸭子是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现在竟然发生了,这种反常滑稽的现象,便孕育了一种喜剧

2、效应,起到了让人在笑声中表达对偷鸭者给以嘲讽的艺术效果。让人觉得可笑的另一点是,此人在无药可治的时候,不得不亲自请求丢鸭者好好地骂一顿,骂过之后,他的病竟然就真得好了!这又是一种超越常情的异常,产生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效应。而尤其有意思的是,在求骂的过程中,竟又出现了一次小小的曲折――这位丢鸭的老翁起初偏偏不肯骂人,逼得偷鸭者不得不当面承认鸭子就是自己偷的,并说出求骂的真实原因。整个作品的谐趣,就是蕴含在这种正常与异常的矛盾滑稽之中。  这则饱含谐趣的故事到底说明了什么呢?也就是说,既然是寓言故事,那么,在它的谐趣之中包含了什么样的寓意?到目前为止,我们所

3、见到的解说通常都是这样:人不能做坏事,做了坏事会遭到报应。这样的解说虽然没有错,但不免肤浅。也有人进一步指出:做了坏事必须老实地承认并切实加以改正。这一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为这一结论所作的分析却未能紧贴偷鸭者的心路历程,故给人以隔靴搔痒的感觉。所以,笔者试图做更深入一层的思考,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偷鸭者身心变化的内在根据,发掘出它的喜剧谐趣之中所寄托的更深刻、更严肃的内涵。  偷吃了人家的鸭子之后,就会浑身发痒并长出许多茸毛,这显然是超越现实的艺术虚构,作为寓言故事,这样的虚构当然是容许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就此把这样的现象看作是完全的虚构,而是很有可能就真得会

4、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先来看一个广为人知的事例:  英国《泰晤士报》曾有这样的一个报道:一名清洁工人,常年在高压线路下工作,他总是担心高压线会掉下来使他触电。一天,在他工作的时候,高压线真得突然掉了下来,落在他的身上,他也果真触电而死,因为解剖后发现,他的肝脏和心脏都已破裂,完全是触电而死的症状。可是,另一个事实却是:掉下来的电线,当时是一根没有电的电线。一根不带电的电线掉在身上,竟然真得将人电死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怪事呢?  按照巴甫洛夫心理学的观点,这是由于那位清洁工自我心理暗示的结果,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心理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

5、我们发现:由于心理疾患而引起行为失常,这样的事情是司空见惯的;而由心理疾患引起生理疾患,也屡见不鲜。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过这样的事情:有的人在臆想症的影响下,老是觉得自己身上某个地方生了病,于是便感到这个地方疼痛难忍;开始时,医学检查并没有发现此处有什么器质性病变,但他自己却一口咬定有病,而且�樽约旱恼飧觥安 庇浅畹贸圆幌路梗�睡不好觉,慢慢地体质越来越差,后来果真生病了。英国的那位清洁工,就是由于长期在这种固定的心理疾患影响下,导致他在没有电的电线击打下惊恐而死的。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看故事里的这位小偷了。很显然,他偷吃了老翁的鸭子之后,并没有心安理得,没

6、有若无其事,也就是说,其基本的道德良心尚未泯灭,所以,在他的潜意识中感到了不安、愧疚甚至自责。心中的躁动不安,使他发生了相应的生理反应,诸如睡觉睡不安稳,心里烦躁,稍稍入睡就会做噩梦等等,于是就会感到浑身燥热、发痒;至于是否长毛,此处姑且作为“虚构”对待,但也不是没有可能――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有可能会使体内的内分泌中雄性激素突然大增,促使细小的汗毛陡然增多;又因为在偷鸭者心中,觉得这些毛与自己偷鸭有关,于是,他便把这些汗毛向鸭毛靠拢并进而等同,以为是长出了鸭子的茸毛。这也就是说,这个偷鸭者之所以会得了浑身发痒并长出鸭毛的毛病,正是由心理疾患导致的生理疾患

7、,与那位“触电而死”的英国清洁工一样,是自我心理暗示的结果。  由于这一生理疾患是由心理疾患引发的,因而靠外部的医药当然很难治愈。怎么办呢?所谓夜里梦见有人告诉他必须去找丢鸭的老翁骂一下,实际上就是他在烦躁不安中的自省自悟,即必须去向老人承认错误并请求批评和原谅。他把这一认识付诸实施,果然获得了极好的效果,本来无药可治的毛病,一下子就好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效?因为老翁这里的“骂”,实际上就是批评教育,经过老翁一骂即批评教育,他获得了精神解脱,心理得到了平衡,所有烦躁不安的情绪都很快消失,源自心病的“身病”,因心病得到了根治也就随之得到了根治。  这位偷鸭

8、者由于自己的道德良心尚未泯灭,在自愧自责时又能自省自悟,主动承认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