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

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

ID:30014208

大小:1.60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2-26

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_第1页
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_第2页
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_第3页
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_第4页
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_第5页
资源描述:

《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编号NO:河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学生姓名张振学号2009014010206成绩85学院农学院专业班级农学0902班指导教师姓名姚占军指导教师职称教授材料目录:1、任务书(1)份2、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1)份3、指导教师评阅书(1)份4、答辩记录表(1)份5、论文正文(1)份6、其它材料河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任务书学院:农学院教师姓名:姚占军职称:教授2012年4月20日专业名称农学论文题目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题目来源自选目的意义: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叶锈

2、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该病害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小麦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时可造成5~15%甚至更大的产量损失。培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叶锈病最经济有效且对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小麦抗病性主要包括垂直和水平抗性两类。垂直抗性又称生理小种专化抗性、质量性状抗性、苗期抗性、全生育期抗性或主效基因抗性等。在遗传上是受1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不大,但是抗性易丧失。水平抗性又称非小种专化抗性、数量性状抗性、部分抗病性或微效基因抗性,也叫慢病性。在遗传上是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的,这些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构成数量性状座位

3、(quantitativetraitloci,QTL)。由于数量性状是有多基因控制的,传统的研究方法很难明确控制某种数量性状的基因数量以及各个基因的效应和应用价值,随着分子标记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解和定位QTL已成为现实。持久抗叶锈小麦品种大部分在苗期感病,而成株期对很多菌系表现抗性,即所谓的“成株抗病性”。因此,人们把解决小麦抗病性“丧失”的注意力集中持久抗病育种策略上,把成株抗性的利用作为小麦抗病育种的主要研究方向。可行性分析:1.本实验室拥有小麦材料徐矮,是河南偃师一带种植的农家品种,为典型的成株抗

4、性材料。F2:3家系是以徐矮和郑州5389为亲本经过一次杂交和两次自交构建了含有155个株系的家系。2.熟练掌握了提取小麦基因组DNA的方法。3.熟悉并掌握了SSR分子标记的操作技术,为本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法对徐矮和郑州5389构建的F2:3家系群体进行标记筛选和群体基因型检测,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该项研究选题正确,研究路线合理,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所涉及的各种仪器设备均能满足实验需要,可行进度安排:2012.5—2012.6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准

5、备工作,对亲本及F2:3家系DNA的提取。2012.8—2012.12在亲本及抗感池间筛选特异性引物,寻找合适的标记并对群体基因型进行检测。2013.3--2013.5整理数据、完成论文并准备答辩。专家意见:由于目前我国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和重要抗源大都不抗叶锈菌优势小种,急需大力挖掘新的叶锈抗源,以丰富小麦的抗叶锈基因,确保小麦生产的安全。该试验想利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希望找到与徐矮小麦中的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标记,明确抗病基因的位置,为基因的分子定位作图及精细定位奠定基础。该生比较全面地查阅了该领域的科学文献,基本

6、掌握了相关的研究动态和进展。试验立题依据充分,技术路线、试验方法可行,工作量适中,符合本科生毕业要求,同意开始试验。专家签字:年月日学院意见:院长:年月日农学院学院农学专业张振学生:现把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毕业论文安排下达给你,你本学期承担的毕业论文任务如下:1、依据本任务书中论文题目、目的意义、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完成开题报告。2、按照开题报告的要求按期完成毕业论文各项工作的实施。3、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4、完成毕业论文的答辩。请按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任务。教师签字:年月日河北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7、目: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学院:农学院学生姓名:张振专业:农学班级学号:2009014010206指导教师姓名:姚占军指导教师职称:教授年月日学生姓名张振专业班级农学0902班学号2009014010206指导教师姚占军职称教授所在学院农学院论文名称采用BSA法发掘小麦成株抗锈性QTL选题依据:由叶锈菌(Puccinia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适宜范围广,发生区域大,条件适宜可造成40%甚至更大的产量损失,同时降低粮食品质。随着全球变暖,气候条件会越来越适合的发生

8、和叶锈病蔓延。培育和利用抗叶锈品种是减轻叶锈病危害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要想利用抗病基因控制叶锈病,必须了解和掌握主要抗源材料和推广品种中的抗性基因。因此深入研究小麦抗叶锈遗传规律,持续不断地发掘和标记小麦抗叶锈新基因对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杂交法一次分析的品种有限,所需时间长,一般需要三个世代的试验结果,涉及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