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论文:合理利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论文:合理利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

ID:30103601

大小:76.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7

初中数学论文:合理利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_第1页
初中数学论文:合理利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_第2页
初中数学论文:合理利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_第3页
初中数学论文:合理利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合理利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论文合理使用导学案、优化数学课堂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始流行。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与“教”之间的关系,是自主课堂建构的一种尝试。想让这种教学方式更好的作用于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做更多的准备。只有合理使用导学案,才能真正优化数学课堂。关键词:导学案设计、课堂氛围、落实评价《课标(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堂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在明确“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的过程”的基础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现在基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出现,给了我们全新的尝试。这种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也符合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还与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十分一致。现在,笔者就这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一、还课于生,践行理念基于导学案的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导学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

3、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这样的课堂,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二、重在设计,贵在引导要想开始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堂,导学案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导

4、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导学案设计的成败关系着这节数学课的成败。【案例1】4.3.3余角与补角(1)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用它解决相关问题。学习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学生难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应用。课前自学、课中交流:4问题引入: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另外两个角之和是多少度呢?一、余角

5、和补角的概念:(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几何语言:如果∠1+∠2=90°,那么∠1和∠2互为余角。(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几何语言:如果,那么∠1和∠2互为余角。巩固练习:二、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思考:如果∠1与∠2互补,∠1与∠3也互补,那么∠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同一个角的补角相等吗?解:因为∠1与∠2互补,∠1与∠3也互补所以∠1+∠2=180°,+=180°思考:相等的两个角的补角也所以∠2=180°-。∠3=180°-∠1一定相等吗?所以

6、∠2=∠3答:由此可得: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类似的: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本节课有何收获?当堂训练:课后作业:显然,这是一份不合格的导学案,应该称之为作业更合适吧。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机械的抄写书上的内容即可,缺少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只是单纯的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了一节练习,也就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了。而且,大量的练习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与现在的轻负高质的理念相违背,也不能真正体现导学案的价值了。笔者认为在设计导学案时应具备以下特点: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

7、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在编写导学案时,可倡导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