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和其他灸法

温针灸和其他灸法

ID:30173828

大小:819.5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27

温针灸和其他灸法_第1页
温针灸和其他灸法_第2页
温针灸和其他灸法_第3页
温针灸和其他灸法_第4页
温针灸和其他灸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针灸和其他灸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温针灸及其他灸法本章重点介绍温针灸及从温针灸中派生出来的几种灸法,同时也把传统的骑竹马灸列入其中。温针灸,是近现代应用最广泛的灸法之一,而由于操作等原因,一直被冷落的骑竹马灸法,目前也受到重新关注。本章重点介绍温针灸及从温针灸中派生出来的几种灸法,同时也把传统的骑竹马灸列入其中。温针灸,是近现代应用最广泛的灸法之一,而由于操作等原因,一直被冷落的骑竹马灸法,目前也受到重新关注。温针灸【概述】温针灸法,又称温针、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但其方法不详。本法兴盛于明代,明·高武《针灸聚英》及杨继洲之《针

2、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于山野贫贱之人,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药饼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进。其适应证已不局限于以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的一类疾病为主,如骨关节病、肌肤冷痛及腹胀、便溏等。而扩大到多种病证的治疗。温针灸【操作方法】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体穴、阿是穴。先取长度在1.5寸以上的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或裹以纯艾绒的艾团,或取约2cm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cm,再从其下端点燃施灸。在燃烧过程中,如患者觉灼烫难

3、忍,可在该穴区置一硬纸片,以稍减火力。每次如用艾团可灸3~4壮,艾条段则只须1~2壮。近年,还采用帽状艾炷行温针灸。帽状艾炷的主要成分为艾叶炭,类似无烟灸条,但其长度为2cm,直径1cm,一端有小孔,点燃后可插于针柄上,燃烧时间为30min。因其外形象小帽,可戴于毫针上,故又称帽炷灸。帽炷温针灸,既无烟,不会污染空气;同时,它的作用时间又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温针灸法。【主治病证】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关节痛等。【注意事项】1.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

4、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2.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临床应用】1.慢性腹泻取穴:主穴:天枢、足三里、关元。配穴:脾俞、神阙、下巨虚、阴陵泉、上巨虚。治法:主穴每次必取。取1.5~2寸28号毫针,进针后中强刺激,得气后将艾条剪成高约1.8cm的艾条段,置于针柄上,灸5壮,约30min;神阙、关元,用艾条温和灸30min。如腹泻伴脐周痛,便后不减,便质稀薄者,加下巨虚、阴陵泉;如腹痛有便意,便后腹痛缓解,便质呈粘液或带有脓血,伴有里急后重者,可加上巨虚。嘱患者回去后用艾条温和灸神阙穴1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在治

5、疗期间,嘱患者禁食一切生冷油腻和辛辣食物,并注意腹部防寒保暖。疗效:共治疗52例,结果:痊愈40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100%。2.高血脂症取穴:百会、内关、足三里、太冲、复溜。治法:百会单纯针刺。余穴用28号1.5寸毫针,按常规剌入,施以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加用帽状艾炷。每次每穴一个帽炷。以上各穴留针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疗效:共治60例高胆固醇血症,均完成2个疗程治疗。治疗前1个月用治疗过程中停用降脂药。结果:显效2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较单纯体针(取同样穴位)为优(P<0.05)。3

6、.类风湿性关节炎取穴:主穴:取大椎、神道、至阳、命门、(腰)阳关。配穴:肩髃、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治法:每次督脉穴(即主穴)选3个,四肢穴(即配穴)选2个。用28号2寸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得气后,将艾炷(或艾条段)套在针柄上点燃,距离以不灼伤皮肤为度,每次灸15min左右。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4日。疗效:共观察60例,结果:近期控制15例,显效30例,进步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4.痛风取穴:阿是穴(触痛最敏感点)。配穴:分为三组。(1)曲池、外关、合谷;(2)太冲、行间、大都、太白、公孙;(3)足

7、三里、解溪、内庭、陷谷。治法:主穴必取。配穴,上肢病变取第一组,病变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取第二组,病变在第二跖趾关节处取第三组;每次选2~3穴。患者取坐位,用28号1.5寸不锈钢针灸针针刺上穴。阿是穴以《灵枢·官针》所述的“正内一,傍内四”(即正中剌1针,周围剌4针)的扬刺法针刺。每个穴位进针得气后用泻法,行针1min后留针。然后在针柄上插入已点燃的长1.5cm的艾条,燃烧面朝下,一般灸2~3次后出针。出针时摇大针孔,在针孔处流出暗红色血液。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疗效:共治59例,临床治愈(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31例。显效15例

8、,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5.面肌痉挛取穴:主穴:颧髎、下关配穴:眼睑抽动甚者加丝竹空、风池,口角抽动甚者加地仓、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