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吴家路

《白杨》教学设计吴家路

ID:30370287

大小:71.54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2-29

《白杨》教学设计吴家路_第1页
《白杨》教学设计吴家路_第2页
资源描述:

《《白杨》教学设计吴家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白杨》教学设计吴家路(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继续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板书:白杨2、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大戈壁的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3、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地形呢?哪位同学读一下课文下面的注释。(二)新课教学1、课文怎么写大戈壁的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了这样的描述,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2、生汇报:辽阔、荒凉3、戈壁滩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那它有什么?4、粗砂、砾石5、播放大戈壁视频。6、此刻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大戈壁,你想用哪个词语?生汇报:一望无际、荒无人烟、寸草不生7、这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是不是没有一点绿色了呢?播

2、放视频:8、课文是怎样写的呢?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是什么样的身影?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9、“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孩子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绪,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对话,请同学们朗读这段话。(指名读)10、孩子们在为什么事争论呢?(是树还是伞)11、多么有趣呀!在孩子们的眼中那一棵棵树就是一把把打伞,孩子们的眼睛孩子们的心。12、现在我们小组分角(jue)色把孩子们的对话再读一下,看看能不能读出童真童趣来。13、检查小组分角色朗读情况。14、在爸爸的心中一切并不是那么轻松,到底是为什么呢?15、请同学们看课文第十二自然段,指名

3、读。16、出示:思考:这段话有几句?第一句写了什么?白杨树直的特点,从什么时候有的?“从来”具体什么时候?(生根、发芽)看来白杨树的直不是人工修剪出来的,这是白杨树的本性、天性、本质。17、齐读第二句。你从“哪儿”这个词语中都能读出哪一些地方?(沙漠、草地、马路边、高山……)18、现在我们就把这些地方送到句子当中去,大家一块读:19、它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生根发芽呢?(因为这些地方需要它)它对这些地方挑剔过吗?(没有)对!这就是白杨树的品质,那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不管环境如何。20、同学们发现了没有,是哪个关联词把这个长句连接起来的?(不管……不管……总是……)看到这

4、个长句,你能把它都城四句话吗?21、从这四句话中,你又能体会到白杨树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坚强不屈、不屈不挠、毫不动摇)22、请感情诵读这段课文。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23、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表白”是什么意思?(“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24、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25、课文连续用了

5、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26、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27、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28、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

6、。现在我们一起来归纳小结一下。请同学们朗读三个“只知道”,教师在每个“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学们讨论的“不知道”的内容。(“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念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28、师:同学们,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关新疆建设

7、兵团的资料,它会帮我们找到答案的。29、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车上望着车窗外“出神”,是因为他想到自己。可现在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他沉思的最担心的问题解决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四)朗读最后一自然段。(五)总结全文。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