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学美”,激发山区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数学美”,激发山区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ID:30605792

大小:10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利用“数学美”,激发山区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1页
利用“数学美”,激发山区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2页
利用“数学美”,激发山区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3页
利用“数学美”,激发山区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4页
资源描述:

《利用“数学美”,激发山区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数学美”,激发山区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数学是中学比较难学的学科之一,有的学生酷爱数学,有的学生却极其厌恶数学。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数学是否感兴趣。在教学中要数学的特点,让学生认识数学的美妙所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字兴趣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是中学比较难学的学科之一,对于在大石山区的孩子来说,由于很多客观条件的原因,那是难上加难。住在大石山区的孩子,对于数学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有的学生酷爱数学,而有的学生却极其厌恶数学,甚至为数学愁眉苦脸。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有截然不同的数学观

2、造成的。酷爱数学的学生发现数学很美,很生动,而厌恶数学的学生则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  如何让我们山区的孩子也能学好数学,是我们广大山区数学教师的心病。众所周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改变学生们的数学观,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无疑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如果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抓住数学的特点,认识数学的美妙所在,学生们也会喜欢学数学的。因此,在每一堂课里,我们应该力求向同学们呈现出数学之美,  一、展现对称美,增强数学魅力  对称性是最能给人美感的一种形式。德国数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性紧密相关”,数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对称。对称的图形、公式比比皆是。4

3、  比如在介绍“高斯算法”中计算:1+2+3+???+100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对称美来解。  设x=1+2+3+???+100①  倒过来x=100+99+???+1②  ①+②得2x=101×100  ∴x=5050  即:1+2+3+┅┅+100=5050  很快,学生就体验到对称美的魅力所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总之,追求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学生学数学的动力。数学本身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的美,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愉快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和谐美,知识融会贯通

4、  和谐美是杂多的统一,是对立的协调,经过数学变化出现了统一的均衡美。从和谐美观点看,解题过程就是一个和谐地协调各种关系,即沟通已知与未知、条件和结论、部分和整体等对立面之间的互相联系,使其转化统一而达到结论的过程。  如解析几何中,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一定义为: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当0

5、,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这首诗,用字不多,却到位地概括出了数学的简洁明了,微言大义。数学和诗歌一样,有着独特的简洁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向学生尽量展现这种美。  如三角函数中的诱导公式有数十个,对这些公式的记忆,可概括为“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和“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两句话。简明寥寥几字,却为学生对公式的记忆提供深刻有力的帮助。  四、寻求奇异美,发挥创造能力  所谓奇异美,包含了独特、新颖、不寻常等含义。是指数学结论或解决问题的奇巧、出乎意料,往往勾起思想上的震动,引起人的赞赏与叹服。在数学中,奇异性常是产生新思

6、想、新方法和新理论的起点,给数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如下列的运算: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运算上的了规律,让学生难忘,为之叹服!4  此外,数形结合法、反证法、转化思想方法解题、用极限思想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都给人以奇异的美感。著名的杨辉三角就有它的奇异之处,学生学过之后对它的结论大为赞赏。  数学美感是数学家探索未知数学规律的主要心理因素,也是他们进行科学发现的智慧源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

7、规律的再发现。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也能使他们在一个轻松的心态下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总之,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多少并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的精神。数学的精神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根源所在,而这种数学精神的培养过程就是数学美的创造过程,数学美的创造是数学美的升华。  参考文献:  张奠宙李士崎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沈呈民.《中学数学现代基础与结构》第二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