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预习推进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预习推进策略探究

ID:3061152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小学数学预习推进策略探究_第1页
小学数学预习推进策略探究_第2页
小学数学预习推进策略探究_第3页
小学数学预习推进策略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预习推进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预习推进策略探究  凡事预则立,预习能开拓听课思路,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好的习惯,能发展自学能力。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好的习惯有益于他们的一生。预习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进预习工作举足轻重。  一、培养预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为上课打好思维定向的基础。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效果明显会增加。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困惑和疑问的地方做下记号,在课堂上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课时就会主动、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

2、行。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如:《轴对称图形》兴趣培养片断:  1.在上节课结课前出示森林里的一个小动物站在大树后面只露出身体的一半。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2.让学生到生活搜集这一类的图片,想象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实物的特点。  3.找出你们认为对称的图形进行不同角度的折叠,问:你发现了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4  4.你能给这些图形归纳出一两个共性的名字吗?  5.关注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并设计一幅轴对称图形。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处处激趣,让每个不同理解能力的

3、学生,在浓烈的兴趣中,探究理解知识,在摸索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尽管有的同学可能一知半解,但他们已带着自己的见解、问题走进新的学习之中。老师上课前抽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上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设计预习步骤,训练自主释疑质疑  小学生预习初期,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无从把握教材的关键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组序列性的学习步骤,由浅入深地启迪学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思考。可以设置一些导学题,让学生围绕导学题,步步为营。  如:《认识三角形》预习步骤设计:  1.自学课本,你学会了用几

4、种方法做三角形?说说看。  2.在书上钉子图上画三角形。总结:三角形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3.数一数每个三角形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4.自由用三根不同的小棒组三角形,是不是都能组成功?你有什么新发现?  5.用六根小棒,试一试最多可组成多少个三解形?(可以在一个平面,也可以组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4  在这个案例中,根据书中知识,设计不同难度的预习题,把学生推倒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5、的转化。这样,通过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就会对质疑产生浓厚的兴趣、质疑的信心也会随之增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反复的训练,让学生更易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来预习,如何来探究。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正如托夫勒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三、在预习中自主探究,把握生活与思维训练的切合点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参与到预习当中,才能促进学生有更高层次的思考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初期,学生在不会预习的情况下,可以围着教师的导学转,后期,要慢慢地放手,学生在准备时不一定要跟随我

6、们教师的预览菜单设计,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利用老师给定的资源,围绕自已的疑问和兴趣进行自主探究。  比如“人民币的认识”预习工作的选择和探究。可以让学生自已去认人民币,可以和他的父母去超市,到柜台,看价格,购商品,尽量购买学生用品。在探究中,研究钱币的支付,开支的平衡,通过这些活动,在课堂上,孩子的思维是开放的,他们非常投入,积极性很高,会向老师提出许多超越课程内容的数学问题,学习变得轻松而愉快。  新课标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感受乐趣。4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应用于生活,学生的预习素

7、材也应该在实际生活中寻找。  如在“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一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为学生设计的“确定主题――收集数据――分析推理”课前调查活动,有效地打开了学生多角度“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的机会和平台。当每个孩子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走进课堂时,他们的表达是主动的,思维是积极的,情感是丰富的。当“商品价格越来越高”这个耳濡目染的信息出现在他们面前时,立刻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也引出了一段精彩的对话。  预习是师生互动的表现,要真正全面推进预习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