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关系 从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 论文

广西民族关系 从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 论文

ID:307641

大小:58.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7-07-21

广西民族关系  从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  论文_第1页
广西民族关系  从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  论文_第2页
广西民族关系  从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  论文_第3页
广西民族关系  从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  论文_第4页
广西民族关系  从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  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西民族关系 从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 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文化认同走向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摘要】本文对秦汉至明清时期封建王朝实行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以及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和梳理,揭示了广西民族关系经历了从“徼外”走向统一、从冲突走向磨合、从磨合走向和解、从和解走向融合、从融合走向团结的发展历程,其中的文化认同是广西民族关系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并且对新中国建立后广西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四个模范”产生重要影响。【关键词】广西民族关系;磨合;团结;历程fromculturalidentificationtoethnicunityandintegration:——partⅲofthestudyonethnic“fourm

2、odels”inguangxiqincailuan abstract:inthispaper,theauthordiscussesandcollatesthedevelopmentprocessofguangxi’sethnicrelationshipsfromtheperiodsofqinandhandynastiestomingandqingdynasties,andthedevelopmentprocessandlawisasfollows:fromoutsidetounify,fromconflicttorunning-in,fromrunning-into

3、reconciliation,fromreconciliationtointegration,fromintegrationtounitywhattheauthorhadmentionedabovehasplayedanimportantroleonethnicrelationshipsandnewdevelopmentofethnicunityinguangxiafterthefoundingoftheprckeywords:ethnicrelationships;guangxi;culturalindentification;ethnicunity 先秦时期,今

4、广西地区是西瓯、瓯越先民居住之地,其社会处在自主发展时期。秦始皇统一岭南以后,始有中原人进入广西。秦汉时代以来直至明清时期,广西的民族关系,首先或主要地表现为壮族及其先民与中原汉族及其先民的关系,其次是壮侗语诸民族与南迁的瑶苗民族的关系、瑶苗民族与汉族的关系;继而是壮族与先后迁居广西的回、京、彝、仡佬等民族的关系。在长达2000多年历史时期里,历代封建王朝实行了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广西的民族关系经历了从“徼外”走向统一、从冲突走向磨合、从磨合走向和解、从和解走向融合、从融合走向团结的曲折发展过程,其中的文化认同是广西民族关系从磨合逐步走向融合与团结的重要原因,并且对

5、新中国建立后广西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广西“四个模范”的巩固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从“徼外”走向统一——先秦时期的自主发展至秦朝的统一广西地处我国五岭山脉南部,南面濒临北部湾,西南面与越南接壤,西北依云贵高原,秦代以前,史书称为“徼外”之地。壮族及其先民(包括广西的侗、仫佬、毛南、侗、水等同源民族及其先民)是广西的原住民族。考古发现证明,早在距今5~2万年以前,以柳江人、来宾麒麟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已经在广西各大江河流域劳动生息繁衍,开启了广西的早期历史。到了距今约10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步由江河两岸扩

6、大到远离江河的丘陵平峒地带,目前广西各地发调查发现了4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文化内涵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桂林甑皮岩、柳州大龙潭、南宁豹子头、邕宁顶蛳山、长塘,横县西津、秋江等遗址;中期的钦州独料、资源晓景等遗址;晚期的隆安大龙潭等为代表的大石铲遗址。根据体质人类学的考察与研究,广西地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与新石器时代人类有着继承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先民们相继发明了石器的磨制技术,发明了原始农业和人工栽培稻的种植、饲养家畜和陶器的烧制等,并且从“依树积木的‘巢居’”过渡到埋柱架楹、营造离地而居的干栏式房屋居住,过上了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形

7、成了规模较大的聚落。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可知,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地处岭南的广西已同内地或东南沿海地区有了联系和交往,广西出土的几何印纹硬陶和有肩石器,与相邻的湖南、广东、福建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反映了文化上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商周时期,岭南越人与中原内地的关系日趋密切,出现了文化上的交流和相互间的交往。越人已翻越五岭进入中原,向商周王朝上贡方物珍宝,商周王朝则回赠各种青铜器礼器;中原地区的青铜冶铸技术已传入岭南,并为岭南越人所掌握,开始铸造青铜器,出现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青铜文化和象征权威标志的铜鼓,其社会已发展进入方国时代。但总体而言,先秦时期,岭南地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